陇南:未“雨”绸缪,“时刻”准备

陇南日报 2020-08-21 00:58 大字

本报记者靳淑敏

雨!大雨!暴雨!大暴雨!

半个月来,历史罕见、连续叠加、大范围、高频次的强降水——

让陇南又一次遭受暴洪、泥石流的重创,7.2万人紧急转移安置,9县区199个乡镇街道2280个村受灾……

陇南多难,“5·12”地震、“8·12”暴洪灾害、“8·7”暴洪泥石流灾害……在反复、连续、持续的灾难中,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绝不是侥幸。

每一次,在最为紧要的关头,最为危险的时刻,最为关键的环节,一条条预警信息、一个个紧急通知、一项项安排部署、一批批党员干部……一次又一次奔跑在灾难前面,与时间赛跑,与灾难争“命”。

遭一蹶者得一便,经一事者长一“智”,千锤百炼的陇南更加坚劲,从面对灾难的“有心无力”到主动防御,从“坐以待毙”到未雨绸缪,从被动抗灾到全民防灾。

苍穹之下,一个覆盖全市直达到村组的自然灾害应急指挥系统,一套市、县、乡、村、户联动呼应的预警抢险机制,一支迎难而上、敢战能战善战的钢铁队伍,为陇南、为人民织就了一张张坚强可靠的保护网。

(一)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与暴雨抢时间

连日来,如注的暴雨倾泻在陇南,降雨场次之多、强度之大、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累计降水量之大,均突破陇南市气象历史极值纪录。

尤其是文县,8月17日一日降水量93.2mm,百年一遇。

不幸之万幸,因为预警及时,文县3万多人安全转移。

熟悉陇南的人,都知道陇南地处秦巴山区,境内山大沟深,地形复杂,水系丰富,生态环境脆弱,暴洪、滑坡、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

防灾减灾,始终是陇南市委、市政府关注的重点工作。

经一事,长一“智”。陇南整合气象、水利等19个部门的信息,共享到同一平台,自主研发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指挥系统,通过大数据网络,将面对灾难的被动救援转变为灾前主动防御。

在灾害发生的48小时前,该系统就通过检索天气雷达、卫星云图、雨量水位监测站,快速精确预测到一些区域降雨会持续加大,发生泥石流的概率较大。在决定启动防汛抗洪应急预案的同时,系统利用手机短信、彩信、电视、微信、电话、传真、大喇叭、电子邮件、小区广播等一键发布,在10分钟内将预警信息、撤离指令发送给市、县、乡镇、村负责人及工地、水电站、水库、尾矿库负责人。

今年进入汛期以来,陇南先后发布暴雨黄色预警13次、红色预警8次、重大气象信息专报2次、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红色预警2次。在每一次暴雨、灾害来临时,这些预警信息都会提前而至,覆盖整个陇南。

郭文平家在文县碧口镇,他说:“从11日以来,我们从多个渠道收到了预警信息,因为家离河堤比较近,属于危险地带,镇上干部天天嘱咐,要做好随时撤离的准备。”(下转第三版)

新闻推荐

救援直升机灾区显身手

本报兰州8月19日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杜雪琴)记者从甘肃省公航旅集团获悉,陇南市文县因连日暴雨引发山洪后,甘肃公航旅金...

文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文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