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原非遗闹新春

甘肃日报 2019-02-18 04:36 大字

兰州太平鼓:兰州太平鼓是一种具有600多年历史的传统鼓舞。主要流传于甘肃省兰州、酒泉、张掖等地,是深受甘肃省群众喜爱的民间表演形式之一,含有庆贺新年太平之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魏周延

庆阳唢呐:又叫“陇东唢呐”,是以唢呐为主奏的传统吹打乐,也称鼓吹乐。经历代艺人不断传承改进,以其为数众多的曲牌、庞大的演奏队伍、浓郁的地方特色而成为中国民间音乐中一个独特的乐种。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赵彩霞

白马池哥昼:每年春节,陇南市文县铁楼乡白马河畔的村村寨寨都有表演面具舞“池哥昼”的习俗,整个场面非常古朴豪放。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刘二银

华亭曲子戏:是一种流传于甘肃省华亭县的地方传统戏剧,具有元曲杂剧的历史遗留痕迹。其唱腔属于联腔体,即由众多的曲牌连缀而成,常用曲调有100个左右。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张国银

苦水高高跷:是甘肃省永登县的传统民俗文化。起源于元末明初,到现在已有近700年的历史。表演者穿上传统的戏剧服装,画上秦腔剧中人物的脸谱,踩上高高跷,在太平鼓队的引导下上街表演。苦水高高跷跷腿的高度达3至3.3米,居全国之冠。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盛学卿

武威攻鼓子:流传2000余年,是武威北乡的一种民间鼓乐舞蹈。相传,古时一支军队因战斗失利,被围困于城寨之中,他们急中生智,将兵器藏入鼓腹中,乔装打扮成社火队出城表演,攻其不备战胜了敌人,“攻鼓子”因此而得名。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姜爱平

岷县巴当舞:是甘肃省定西岷县一带汉、羌族群众口唱古羌语(部分衍化为藏语)、手摇“巴当鼓”列队踏步而进行的一种源于古羌人“祭山庙会”的民间舞蹈。巴当舞富有舞蹈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充满了阳刚之气,同时,也是民族团结和睦的象征。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包新田

春节,当属我们心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庆祝春节的方式也在悄然改变。近几年,过年的文化味越来越浓了。在这个己亥年的春节,陇原各地以富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喜迎新春、庆祝佳节。

气势恢宏的攻鼓子如惊雷闪电,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金戈铁马的古战场中;铿锵有力的太平鼓声声充盈天地,敲出了黄河儿女的豪壮之气;脚踩高高跷,画上脸谱,身着戏装,苦水高高跷表演者时而让人紧张刺激、时而诙谐有趣;具有浓浓乡土气息的华亭曲子戏,在黄土高原的沟沟壑壑中唱得热热闹闹;一声声喜庆的庆阳唢呐洪亮清澈,听上一曲,顿觉酣畅淋漓;富有古典特色的巴当舞让人如痴如醉,他们踏歌而舞,宛若进入遥远空灵的时空中;白马池哥昼,古朴豪放,舞步或遒劲或轻盈,顿时让白马河畔的村寨“欢跳”起来。这些非遗活动形式各异,但都历史悠久,表达的是陇原人民对新春的希冀,对幸福的企盼。一场场的非遗表演,让陇原的春节如此别致!

这些非遗的登场,不仅为春节增添了浓浓的文化气息,同时,也让公众有机会近距离了解非遗,可谓在传统节日中实现传承,让非遗技艺愈发鲜活。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崔银辉

新闻推荐

第四届陇南文县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准备就绪

文县讯(记者董超)第四届陇南文县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将在2月18日至19日隆重举行。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基本结束,白马山乡待客...

文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文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