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决战奔小康】文县桥头镇:产业扶贫鼓起农民“钱袋子”
本报记者许成儿
烈日下,文县桥头镇杨家山村的张世柏满头大汗地在自家花椒地里忙活。烈日没有让他苦恼,相反,看着挂满枝头的花椒即将进入采摘期,他心里充满了快乐和满足,炎热和劳累早已抛到了九霄云外。
站在花椒树下,张世柏给记者算了一账:他家种了6亩多的花椒树,去年摘了900公斤花椒,收入11万元。按照今年的挂果和价格情况来看,经济收入超过去年不成任何问题。花椒树已经成了他家近年来增收的“摇钱树”。
靠花椒增收致富,张世柏不是个例。
“在桥头镇,特色产业成了农户增收致富的‘铁秆庄稼\’。以花椒产业为例,目前全镇已发展花椒9.8万亩,今年预计年产值达5200余万元,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贡献率达到60%。”桥头镇党委书记张鹏说。
近年来,桥头镇把培育壮大富民特色产业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关键举措,紧扣“两不愁、三保障”这个核心,按照“川坝油橄榄、半山干果、高山中药材”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以花椒、核桃、油橄榄、中药材等为主的农业特色产业,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走出了一条产业致富的新路子。
数据显示,桥头镇有23个行政村117个村民小组,8653户25427人,2013年核定建档立卡贫困户2360户8949人。在产业扶贫带动下,全镇已脱贫1456户5477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3.8%。
桥头镇产业扶贫取得良好成效得益于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做法。
桥头镇加强了特色产业发展规划,聘请县林业专家实地调研、科学论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确定了产业发展最佳适宜区。同时,加强工作指导,确保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科学有序推进。
同时,镇上加强部门联动,依托退耕还林和土地整理等项目和政策,累计整理土地2850亩,修通环形产业路12公里。发挥乡镇主抓作用,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全程参与前期规划、组织动员、土地流转、栽植管护等各个环节。
为了充分发挥产业扶贫的带动效应,桥头镇坚持大户经营、群众参与的原则和做法,依托县级龙头企业——文县任和农副产品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公司+基地+农户”的带贫模式,不断扩大基地规模,让群众参与合作社分红。同时,协调文县任和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与农户签订花椒、中药材购销协议,实现了企业和农户的双赢。全镇目前创办合作社123个,带动贫困户600余户,实现了劳动力的就近务工和贫困户增收脱贫。
据统计,截至目前,桥头镇已累计发展花椒9.8万亩,核桃7.65万亩,红豆杉1200亩,中药材2万亩,油橄榄4600亩。
“特色产业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有钱了,群众就追求更好的生活。我们杨家山村青山湾社91户农户,目前已有32户在桥头镇上买了地建了房。”杨家山村村主任李峰德说。
“预计到今年年底,全镇将有448户1681人可通过农业特色产业实现脱贫致富。通过特色产业带动,我们对到2020年实现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充满了信心和期待。”桥头镇镇长赵国表示。
站在杨家山村刘家岭的山坡上环顾四周,到处是成片成片果繁叶茂的花椒树,一阵微风吹过,纯正的椒香沁人心脾,预示着桥头镇的群众又迎来一个丰收的季节。
新闻推荐
醉情神秘白马最美诗画天池 第三届陇南文县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掠影
第三届陇南文县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开幕式现场(航拍)放飞梦想碧口马家山茶园旗袍秀白马山寨迎宾仪式古镇美食让孩子们流...
文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文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