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诗歌创作要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当下 专访《诗刊》社常务副主编、著名诗人商震

陇南日报 2017-08-30 01:31 大字

本报记者肖红陈晓旭日前,《诗刊》社第33届青春诗会暨“一带一路”全国著名诗人赴陇南采风活动在西和启动后,诗刊社陇南诗歌创作培训会也随即举行,《诗刊》社的著名编辑分享了自己的诗歌创作经验,随后,本报记者对《诗刊》社常务副主编、著名诗人商震进行了专访。“我们这次来陇南进行采风,要挖掘陇南的厚重人文,抒写陇南的大美河山,将陇南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用诗歌来表现,让更多的人知晓陇南,关注陇南,了解陇南。”商震说。提起这次陇南行,商震印象颇为深刻……据了解,这是他第三次来陇南,曾经去过武都、文县、礼县等地。“陇南拥有厚重的历史积淀,而西和又是古秦州的一部分,是西汉水的重要流域,也是诗经中一部分作品诞生的地方,作为诗人,一定要了解古秦州,了解西汉水,因为这里是诗歌出发的地方。”商震说。当记者问他对这次诗人们的创作有何期待时,商震提到了历史人物秦襄公,他说,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秦人的精神和一个大秦帝国的出世,也留下了流传千年的不朽诗篇。希望我们的诗人来到这里,在创作上也要像秦襄公一样雄心勃勃,创作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当下的好作品。此次青春诗会和采风活动恰逢第九届陇南乞巧女儿节,在伏羲的诞生地,在悠悠西汉水边,看着乞巧女儿们欢度节日,商震有很大的感触。“很荣幸在西和县参加第九届陇南乞巧女儿节,乞巧节是我国传统的民俗文化,在节日里,我感受到了现代女性的智慧、技艺和美德。这一届青春诗会与乞巧节融合在一起,使得青春诗会有了更丰富的内容,也让我们青春诗人感受到乞巧民俗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商震说。

新闻推荐

忙着救人 自家30万现金被泥石流冲走 文县青年李加朋用实际行动诠释最美青春

■陇南暴洪追踪李加朋清理物品西部商报记者金奉乾供图(首席记者金奉乾通讯员董超)“如果再有3分钟,我就能回家抢出那30多万元钱。”文县金坪村村民李加朋,今年27岁,皮肤黝黑。在文县“8·7”暴洪泥石...

文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文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