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鲜花如海白马河

陇南日报 2017-07-30 02:08 大字

近年来,文县着力打造白马民俗风情乡村旅游,有力助推群众增收致富。上图:文县铁楼藏族乡李子坝村休闲文化广场,鲜花盛开,游客竞相拍照。下图:游客头戴白马人“沙嘎帽”,走在铁楼乡石门沟风景区的步道上。本报通讯员董超摄本报通讯员董超从文县城区沿白水江而上不过10公里,就进入白马河景区。一路走来,游客们的一致感受是,这个国家AAA级景区生态环境良好,林海绿波,重峦叠翠。四川成都游客小高说,一进入景区,民居前后路道两旁五颜六色的花朵争奇斗艳,仿佛置身于春季的花海,令人赏心悦目,以至于忘记盛夏的炎热。草河坝村溪水潺潺,鲜花盛开,雀鸟争鸣。村民曹宗哲在给一块花圃除草、浇水,花圃边上插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曹宗哲管护”。曹宗哲介绍说,他们村里,这样的小块花圃很多,每一块都“承包”给了村民负责养护。村里人都明白一个道理:花草养护好了,村子就更漂亮了,来的游客就更多了,大家的收入就更高了。曹宗哲还说,今年前半年,他家开办的农家乐纯收入7万多元。“为了改变冬季缺少色彩景致单一的问题,我们在白马河景区石门沟村、草河坝村、寨科桥村、李子坝村等景点一线近10公里的村道旁,大力栽植蔷薇、格桑花、藏金菊、玫瑰等花种,确保游客一年四季都能见得到绿、看得见景。”铁楼乡乡长余石东说,把各村各景点的美化纳入白马河景区统一规划,(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坚持“求精、求美、求雅”的原则,整合相关项目资源,发动干部群众,把栽植养护花草作为进一步提升风景区内涵和品位的切入点,深入挖掘白马人民俗文化特色,培育白马人特色产品,推动白马河景区形成品牌效应,成为“金字招牌”,成为看得见、抓得住的商机,切实让当地群众挣到了“红票票”,鼓起了“腰包包”。“现在的白马河景区,一年四季鲜花盛开,争奇竞艳,形成了‘处处是景、步步景异\’的景观格局,吸引各地游客和外国游客纷至沓来,促进当地旅游产业迅猛发展。”县旅游局负责人说。今年前半年,白马河景区已接待游客1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千万元以上。“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香满园。”在白马河景区草河坝等村栽植花草的同时,还完成荒山荒坡植树造林1000亩,栽植侧柏、落叶松等生态观光树3.5万株,打造出高中低远近都有绿色和鲜花的“立体绿色体系”,让人视觉得到全方位的享受。有游客在微信上说,在白马河景区,你不在鲜花的海洋里,就是在白马人原生态的歌声里。透过白马河景区姹紫嫣红的“鲜花”,我们看到,近年来,文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围绕构建山环水绕、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四季有花、风光优美的生态城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截至4月底,文县共接待游客35.3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3%和27.5%。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强劲带动当地住宿、餐饮、商务、流通、信息、通讯等产业的发展,至2016年底,文县三产总值达11.94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撑起了文县经济的“半壁江山”。

新闻推荐

花椒红了 椒农笑了

本报通讯员董超七月流火。走进文县桥头镇杨家山村,村里静悄悄的,路遇一位在家的老人说,村里的人都去山上摘花椒了,要到晚上才回来。往村后的山上走去,一片椒香浸润的花椒树地里,村民张世弘正站在自制的...

文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文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