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人文的颂歌 刘春从写生到创作之路

达州日报 2021-12-24 09:25 大字

《红旗渠精神》

刘春在大自然里创作

《老寨》

艺术是精神的载体,是生命样态的呈现。艺术家在创作中表现客观生命,也寄寓自我对自然、人性的生命感悟,他们以各自不同的言说方式,或讴歌、或赞颂、或沉吟,将个体体验融汇到作品中形成通感,使观者感动、流连、沉浸其中。

夏日翠竹、苍茫雪山、千岩万壑……艺术家刘春的写生画,以丰富独到的色彩吸睛。从某个节点开始,他一转画风,将画布罩上泥土的色彩,以简约直接的图式替换具象,用全新的理念和思考,在艺术之路上高唱自然与人文的颂歌。

行走在写生路上

抵达过大海,翻越过高山,从人潮涌动的城市到无人踏足的山间小径,从民族风情浓郁的西南边城到广袤无垠的荒漠……背上画架30多年来,刘春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全中国。

到大地上去写生、去创作,是刘春的老师告诫过他的话语。刘春以此作为创作的箴言,行万里路。他的写生画力求具象写实,除了造型、光影、透视的严谨,更有一份独到的诗意,而这份诗意来自对物象的捕捉。刘春认为,没有人为痕迹的自然风景和依地形而建的建筑最是入画,即便是村道、山松这类极简单极平常的景色,同样意趣无尽。

刘春又是用色上的高手,曾在2016年、2017年参与了《实战教学色彩场景》和色彩场景《引领》高考色彩的编辑,对色彩、光线、透明度掌握把控,将各种事物的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单凭景致入画,纵然美,但缺少打动人心的力量。”让刘春开始转变的地方是陇南,一个迄今为止他至少去了六次的写生地。第一次到陇南,刘春就被建筑这类表面的事物所吸引;第二次到访,他停下笔,四处走访,与本土居民交谈,体验风俗人情,感悟一地文化,这种对人文的关切不知不觉在他心底埋下种子,每到访一次,他的认识更加深刻。他收起张扬的笔触,以“画中居民”的情感运笔,将心灵和意识形态借助物象在画面上再现,令画中有话、以画诉情。

图式的解构与重组

2019年开始,刘春对图示展开了新思考。他对从前那些画得具象的画越发不满足,进而寻找一种更直接的表达方式。

“绘画的特性决定了其总是在平面上完成,而自然界的物象不是单个出现的,总是存在关联性和相互依存性。”于是,刘春不再看单个景物本身的形状,他把看到的景解构重组,打碎单个景物原本的形,把所有景物串联起来,找黑白灰的形、色彩的形,舍弃空间、光影、透视,在画面上做节奏韵律。这样呈现出的效果带有平面装饰性,绘画的语言更为直接。

《红旗渠精神》就是刘春的实验性创作之一。画面中,一群劳动者在悬崖峭壁上,或抡起锤子、铁锨,或拴着保险绳深入崖下,开凿水渠。峭壁、房屋被抽离成最简单的块面图式,近处纵深的水渠向远延伸转成平面,似一条盘旋在山间的银蛇。劳动者则以黑色剪影的方式显现,模糊了面容的他们既是个人,更象征着群体,在巨大的太行山石下显得渺小又坚毅。插在山岩间的一面面五星红旗迎风飞扬,每面旗帜都是凿渠人自力更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象征。简约化的图式处理,给人以强烈的记忆点,让画面的主题、作者内心涌动的情感一目了然。

从“撒一把泥”开始的创作新路

2021年春节前后,刘春到万源的华新水泥厂写生,但效果不尽人意,他索性当做废画一张,抓起地上散落的水泥,用刮刀一刮,粗制的颗粒感、自然干裂显现的缝隙,让作品更加真实可感。这份意外之喜,成为刘春运用综合材料的开端。

11月新作《屋语》是刘春完成之后,常常沉思端详的一幅。画面三分之二是两面农村土墙,一正一侧,一深一浅。运用综合材料创作的墙面,呈现出经侵蚀后的斑驳肌理,仿佛眼前真有一堵散发着泥土味道的农村老墙;余下的三分之一用饱和度极高的颜色绘制出蓝天、院坝和金黄稻谷,好似梦幻家园。画面中的“现实”与“想象”形成强烈对比,昭示已回不去的家园。

“没在农村生活的人,可能不知道,农村土墙要先用石头堆砌起来,然后抹上泥。和泥时,草和土的比例要适当,搅拌的时候不要太干,太干黏性不够;也不要太稀,太稀堆不起来。那个年代,要是哪家有两块火砖,可称得上是‘富贵’之家。”刘春自幼喜欢绘画,即便家境穷困,父亲仍旧买来纸张和红蓝墨水,让他可以自在挥毫,“父亲杈墙筑屋,外墙为我们遮风挡雨,内墙则是我绘画的展架,在墙上贴了一层又一层。”

为还原记忆深处的老屋,刘春打好图形后,泼上一遍白漆,在未干之时,刷上红、黄陶土,用喷壶洒上水,再覆盖一层玻璃漆,待其自然皲裂后再行着色,在细节处撒上颗粒沙,最后再撒上一层陶土。整个过程的繁琐度比之真正的杈墙有过之而无不及。

土墙倾注了父亲的心血,承载了深沉的父爱,同时又体现了农民的智慧和勤劳。筑墙所用的泥土取之于大地,大地孕育万物而不求回报,恰如父母对子女的无私付出。刘春用这幅《屋语》,深情歌颂了父辈和大地。

而今,刘春将这种个人的家园情结上升为普遍的人文情结,他将简约、直观的图式,以包容度极高的大地色系为主色彩,以随处可见的泥土为主要的综合材料,加以组合,提炼为一种符号,形成独特的艺术语言,诠释对世间万物的感动和敬畏。观示他的画,一股厚重而亲切的情感油然而生。

“作为绘画的表达者,怎样的图式组合才能使人印象深刻,借助怎样的材料才能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是每个艺术家终生思考的问题。”近段时间,刘春正反复摸索,挑战各种材料,“以后的路还很长,我把创作当作放松,感谢自己有这份安好,让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戴静文

新闻推荐

青岛海源发能源集团向陇南师专捐赠200万元项目建设资金

本报讯(记者海秀芳)12月13日,青岛海源发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向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捐赠200万元项目建设资金,捐赠仪式在武都举...

陇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陇南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