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陇南日报 2021-12-03 00:50 大字

刘 霞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最为重要的课程之一,可以支撑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然而对于这么重要的学科来说,依然有部分教师只注重学生的数学成绩,而忽视了小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此,若想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创建高效数学课堂,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更好地全面发展。

1.实施情境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须积极创设适合课堂内容、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要有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实现自主学习的意识。

2.因材施教,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前提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不同特点,调动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同时还需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按照每位学生的特征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也就是因材施教。只有掌握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育才能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3.组织开展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单纯依靠听教师讲授,就无法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个体特征积极开展数学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逐渐形成数学知识内化的思维活动,培养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1)教师要提高教学内容设计水平。在过去较长时期内,教师一味占据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坐在下面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现在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启发者。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现状、认知规律、接受能力来设计教学内容,真正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2)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教师与学生拥有的知识程度不同,因此在认知水平上也存在较大差异,教师不能由于自己可以轻易解决问题就认为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也不会存在疑问与困惑。教师要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沿着学生的思维路线找出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原因,在关键知识点上给予学生及时指导,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掌握知识。

(3)要着力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水平与思维方式,教师要善于揣摩学生的思维方式,合理设计教学方法,理顺学生的解题思路,发挥每一名学生的聪明才智,促进学生的个体成长。

总而言之,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技能的主要场所是课堂,那么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转变以往传统教学模式,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就是要激发学生课堂参与兴趣与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作者系武都区琵琶九年制学校教师)

新闻推荐

武都:打通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

11月24日,武都区邮政公司投递员在坪垭藏族乡四村投送快递包裹。近年来,武都区邮政公司大力推进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工程...

陇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陇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