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红侯家湾

陇南日报 2020-07-28 15:18 大字

本报记者张卓宁杨建芳

7月25日,记者走在武都区郭河乡侯家湾村的山间小路上,花椒的麻香味扑鼻而来。村民杨记元的花椒地格外引人注目,不仅将整片山坡染得一片翠绿,更为杨记元的致富道路增添了一片红火。

现年53岁的杨记元,自1996年种植花椒以来,他和附近村民、贫困户一道,在花椒地里“就业”,成了当地的花椒种植的“土专家”,通过勤奋努力和不懈坚持在家乡的土地上闯出了一片天地,成了当地的致富带头人。

“脱贫方面解决吃住、温饱,这些都是靠花椒,花椒给我们带来了可观的效益。现在花椒树下又种植了辣椒,7月的时候,树上一片花椒红,树下一片辣椒红,让人看着格外高兴。在政府的指导下,我们的‘双椒’产业发展得越来越红火,效益也不错。现在我们对发展花椒产业的信心也很大,原先是粗放的管理,现在用科学的办法种植,在这方面我们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杨记元说。

每年花椒的采摘季节都是杨记元最忙的时候,因花椒较多,每年他都会请20余人来帮忙采摘。

多年来,杨记元依托原有的花椒产业,因地制宜,学习先进的种植和管理技术,发挥土地资源优势,科学修剪、配肥、采摘,改变思路,专心管理,通过政策的扶持和自己多年的努力,他的花椒收益越来越好,最好的年份收入达到28万元。

杨记元尝到了种植花椒的甜头,还主动带着村民一起大力发展花椒产业,他时常到其他村民家的花椒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

“下一步,我准备扩大销售渠道,加快花椒产业化发展步伐,除了继续给花椒交易市场供货之外,还将与各大酒店、超市等联系,向他们直接供应花椒。我还打算解决鲜花椒的存放问题,同时,还将进行深加工,打算做成花椒油、花椒粉等。”杨记元说,如果自己的计划能够顺利实施,不但能提高效益,还能带动其他村民增收。

如今的侯家湾村四处绿意盈盈,依村而建的产业基地里,杨记元和乡亲们的花椒地也成为村里的一道亮丽风景。杨记元言谈间的感恩和对未来发展的自信,让记者感受到了他对花椒产业的发展充满了希望。

新闻推荐

坪垭藏族乡的“七点课堂”

本报通讯员王肖晶李春莺武都区坪垭藏族乡位于白龙江南岸半山腰地带,全乡9个行政村有8个依次散落在海拔1100米至3200米的...

陇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陇南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