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红山乡·圆梦小康

陇南日报 2020-07-24 02:50 大字

武都区郭河乡营寨万亩花椒基地。李鹏杰摄

马街镇沙坪村家家户户的房顶上晾晒着花椒。

柏林镇大庄头村的花椒长势喜人。焦小菊摄

陇南市武都区东赢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花椒加工流水线上粒大饱满的花椒。张虎伟摄

在陇南市武都区东赢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加工厂,工人对筛选好的花椒进行质量抽检。

武都区柏林镇瑞达花椒加工有限公司工人将加工好的花椒装袋。张虎伟摄

蒲池乡沟底下村椒农正在采摘花椒。王肖晶摄

蒲池乡沟底下村椒农展示采摘的花椒。黄骊珠摄

在马街镇沙坪村花椒种植基地,务工者正在采摘花椒。李春莺摄

武都区马街镇下南山万亩花椒基地。

陇南市武都区东赢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加工的花椒产品。张虎伟摄

马街镇沙坪村花椒种植基地里,颗粒饱满鲜红的花椒挂满枝头。李春莺摄

在马街镇沙坪村花椒种植基地,椒农喜笑颜开。李春莺摄

武都花椒名片

■全国“四个一”——面积第一、产量第一、品质第一、农民收入占比第一;

■全国最大的优质花椒生产基地和花椒产品研发中心、商品集散中心、信息发布中心、价格形成中心;

■先后荣获首届全国林业名特优产品博览会金奖、中国杨凌农高会“后稷奖”、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目前,全区花椒基地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已建成万亩花椒基地8处,千亩花椒示范基地108个,挂果面积近70万亩,受益贫困村245个,占建档立卡贫困村的85%,8.6万人通过发展花椒实现了脱贫;

■2019年,花椒产量5600万斤,综合产值42亿元以上,人均花椒纯收入3600元,直接带动8.6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花椒产业已成为助农增收、精准脱贫的金牌产业;

■2020年6月15日,武都花椒价格指数编制方案顺利通过专家评审,为目前国内首个花椒价格指数,对提升我国花椒产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利用大数据手段引导武都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武都花椒产业标准化和数字化升级、强化武都花椒品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直播带货“大红袍”消费扶贫“新天地”

本报通讯员王肖晶

盛夏七月,武都区百万亩花椒喜获丰收,漫山遍野的“大红袍”椒香四溢。

早上6点,马街镇沙坪村的椒农杨小军和花椒采摘工们已在花椒地里忙碌。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传统的花椒产业线下消费市场遇到了一些阻力。

为了让花椒卖个好价钱,武都区电商办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精心设计营销方案,整合花椒专业合作社、电商运营专业人才、网红销售团队等资源,通过“直播带货”,打开了一条花椒产销对接的“新网路”。

“大家平时买花椒时,讲究一看、二闻、三品,一看就是先看看花椒的颜色是否红润,二闻就是闻一下花椒的麻味是否醇厚,三品就是尝一下麻味如何,而武都的‘大红袍’花椒栽种历史悠久,出产的花椒以其‘色红油重、粒大饱满、麻味醇正、香气浓郁’的品质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此时,我正在今年花椒采摘的现场,给大家直播如何采摘花椒。”区电商办新媒体运营负责人李斌在直播间向广大网友介绍武都花椒。

事实上,为了帮助椒农卖个好价钱,最近,很多直播团队将直播间搭在田间地头、交易市场和加工企业,将武都花椒的采摘、烘干、筛选、称重、封装整个生产流程呈现在消费者面前,让大家看到了武都花椒的整个生产加工流程,让大家可以放心地购买优质农产品。

据了解,目前全区已开办网店2077家,2020年1至6月份电商销售累计总额6.4亿元,其中,线上销售额3.5亿元,线上询盘线下交易2.9亿元。全区搭建同城配送平台共10家,累计交易单数46万余单,交易金额9000余万元,直接受益130万余人次。

小花椒调出产业新格局

本报通讯员周红霞

“我们合作社与贵州老干妈集团、重庆德庄火锅、台湾达利久久等全国知名企业合作,年销售额约1.5亿元。”武都区柏林镇瑞达花椒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寇瑞说道。

瑞达花椒专业合作社是武都区柏林镇一家从事花椒产品精深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合作社采用“党支部+公司+基地+合作社+电商+贫困户”的销售模式,承包租赁周边土地约3150亩,发展社员595人,带动周边780户、3036人种植花椒、中药材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产品质量,是我们合作社给客户的庄重承诺。”寇瑞说,这几年,许多外地的客商来采购武都花椒,都是冲着质量来的,我们可不能砸了自己的牌子。

近年来,武都区因地制宜,积极发展花椒产业,采取“合作社+能人大户+电商+贫困户”的模式,高起点、高质量建设花椒种植基地,逐步实现花椒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有效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在武都区,“合作社+能人大户+电商+贫困户”的模式随处可见,依托花椒、中药材、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鼓励能人大户、退伍军人、村组干部带头组建带贫合作社,做到“诚信经营,不掺杂使假、不价格欺诈”;做到“分等定级,按质论价,不以次充优,不压级压价,不堵收抢收”,并及时为椒农提供信息服务,组织椒农有序采摘、均衡上市,使政府出台的保护价收购等一系列鼓励、扶持花椒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得到落实。

如今不出武都,花椒即可实现产、供、销的产业链运转,小花椒真正调出了产业大格局。

目前,武都区有涉椒加工企业、合作社24家,大部分主要业务涉及花椒、椒芽菜粗散包装销售和精品礼盒包装销售,通过花椒产业的发展,带动了8.6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人均花椒纯收入达到3600元以上。

花椒采摘农忙时疫情防控不放松

本报通讯员尤力焦小菊

“看,这是我的健康码。”在安化镇的一片花椒地里,椒农田庆林笑着向记者展示自己的健康码。“今年又是一个丰收的年份,花椒越晒越红,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配合政府做好疫情防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椒香浓郁,又是一年花椒采摘的季节,但今年花椒的采摘与往年相比又有了一些不同。

为了在花椒采摘期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武都区各花椒产出乡镇纷纷发布相关公告,要求椒农采摘花椒的同时,做好疫情防护措施。

袁丽是武都区隆兴乡人,连续三年都在柏林镇袁家坝摘花椒,对她而言,摘花椒已经是增收的重要渠道。

“手快的话,一天挣一百多元没问题。”袁丽告诉记者,每年摘花椒能收入三四千元。

事实上,每年在花椒采摘季,其他周边县区的大批“摘椒工人”齐聚武都,活跃在百万亩花椒林地中。

但是人员大范围密集流动,无形中就增加了疫情的传播风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柏林镇首先通过网络信息平台“云招工”,同时采摘工人到场后,必须提供健康码,到村后需到村级卫生室备案,由村医负责体温监测后方可进行采摘工作,确保花椒采摘和疫情防控两不误。

与此同时,柏林镇还加强花椒采摘期间道路交通安全,成立了六支花椒采摘管护队,重点加强全镇20多个村采摘收购车辆重点集中车行时段的管理。

据了解,在花椒采摘期间,武都区各花椒产出乡镇纷纷发布相关公告,要求外出务工返乡采摘花椒人员,必须提供健康码,到村后需到村级卫生室备案,才能进行花椒采摘工作;外地(包括外省及陇南以外的省内各市州)采摘花椒务工及返乡人员需持当地医疗机构出具的健康证明,进村后先到村级卫生室备案,才可进行花椒采摘;对于来自疫情重点地区的外来务工及返乡人员,需提供当地核酸检测医学证明。

此外,各村村医每日负责监测体温,如发现体温异常,第一时间进行隔离并及时上报,做到“合格一个、上工一个、防控一个”,确保疫情防控期间花椒采摘不减收。

小花椒变身致富“大产业”

本报通讯员赵春兰

七月花椒满树红,颗粒饱满味正浓。走进玉皇乡马家村,成片的花椒红似玛瑙,映红了玉皇乡的山川,椒农们正三五成群地采摘花椒,一片繁忙的景象。

马田文是武都区玉皇乡马家村的村民,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一大早,他就在自家地里忙着采摘花椒,虽是骄阳似火、汗流浃背,但也难掩他脸上洋溢出的丰收喜悦:“我种了8亩左右的花椒,今年大概能摘1000多斤干花椒,预计收入7万多元,花椒树是我家的‘摇钱树’,也是我们全家生活的经济保障,我靠种花椒供三个孩子上大学,全家7口人的吃穿用度都靠我家的花椒树。”

花椒虽好,采摘不易。由于花椒果实的特殊性,目前花椒的采摘只能依靠人工来完成。但今年,受疫情影响,导致一些“椒大户”的花椒采摘成了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花椒采摘用工短缺的问题,玉皇乡坚持合作社带动、群众参与的办法,主动吸纳当地贫困群众和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务工,不但解决了当地用工短缺及劳务输转的问题,也增加了当地贫困群众的劳务收入。

“为了使花椒和油橄榄产业充分发挥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我们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贫困户入股+分红’的带贫模式,分别带动了玉皇乡槐树山村、小石村、玉皇坪村、大坪村四个村的69户贫困户,并帮助他们顺利脱贫。”陇南市武都区玉祥油橄榄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永利说。

“近年来,玉皇乡花椒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再加上花椒市场价格一路攀升,玉皇乡群众的收入不断增加,日子也一天比一天红火,群众发展花椒产业的信心和决心也不断增强,花椒虽小,但它释放出了巨大的经济活力,如今的花椒产业已然成了玉皇乡广大人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玉皇乡副乡长孙利飞说。

据了解,玉皇乡目前种植花椒面积达48524亩,产量高达206万斤,总收入达到2057万元。

致富带头人高志东

本报通讯员黄骊珠

七月以来,武都花椒进入了一年一度的采收时节,烈日下,山坡上,花椒地里,到处是摘椒人的忙碌身影,陇南市武都区东赢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加工车间也开足马力加工生产,一片繁忙的景象。

走进车间,现代化的生产加工设备高速运转,工人们忙碌着将加工好的花椒准备运往四川、重庆等一级市场。

“过磅、烘干、脱粒、去梗、除籽、分级……”陇南市武都区东赢农副产品负责人高志东向笔者介绍每道生产工序,“我们生产车间1000多平方米,有一条生产流水线,专门用来进行花椒加工,预计今年花椒加工量能达到500吨。”

高志东是武都区外纳镇人,20年前,他就在做贩卖花椒的生意。但过去,高志东和很多外纳镇的椒农一样,都苦于花椒出山“无门”。

山大沟深、信息不畅等阻碍,使一些商贩将花椒低收高售,椒农们获利甚少。回忆起当初,高志东十分感慨:“以前,看着那么好的花椒卖不上好价钱,真的很可惜。”

近年来,高速公路、铁路相继通车,飞机航线不断增加……交通的改善也让武都花椒告别昔日的闭塞,升腾起致富的希望。

2012年,高志东抢抓机遇,成立了陇南市武都区东赢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同时成立了陇南市武都区东赢农副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门销售花椒。

在开拓传统线下市场的同时,高志东积极探索新渠道,在政府的指导帮助下,开通了1688批发网店,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公司+电商+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把周边产业相同、地域相近的生产单元依托网店销售联合起来,建立“产、加、销”一条龙的扶贫带动模式,以高于市场价10%左右的价格收购贫困户的花椒,增加椒农的收入。

“我们以每斤65-70块钱的价格从农户那里收购花椒,然后再进行筛选加工,最后线上线下平台双渠道销售。”高志东介绍说,他们还为贫困户按季度发放花椒树生长所需的肥料和农药,和贫困户签订收购协议,邀请贫困户入股,给贫困户分红。

经过几年的电商市场拓展,高志东的花椒销售额迅速增长,现在已经在全国20多个省市拓展开了花椒、中药材等农产品销售渠道。“花椒+互联网”的全新销售模式,不仅推动了花椒产业的发展升级,还打造出了武都独具特色的地域品牌。

如今,高志东已带动450余户贫困户脱贫。下一步,他还将计划建设一条花椒精选、加工包装与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标准流水线,建成后将为50多个贫困家庭提供就业岗位,群众的腰包将会越来越鼓,日子也会越过越好。

“一人富不算富,要带大家谋出路!”高志东说道。

新闻推荐

建行陇南分行: 发放“成长计划”奖学金

本报讯7月10日,建行陇南分行向陇南一中学生发放“成长计划”奖学金仪式在陇南一中多功能厅举行。“成长计划”奖学金,是建...

陇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陇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