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据撑起生命的“保护伞” 记兰州市首批“青年专家”李扬

兰州日报 2019-08-20 03:13 大字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任凯文/图

面对自然灾害,人类在它面前显的渺小与脆弱,由于甘肃生态环境脆弱,沙尘、暴洪及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发多发,给这片本不富裕的土地雪上加霜。防灾减灾以防为主,在大灾面前无伤亡,如何感知、预警、预报与快速传播,让技术和数据为生命撑起防线,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总监李扬作为在基层一线的防灾减灾信息化研发与建设者,多年来带领团队创造了多次“零伤亡”的奇迹,为国家防灾减灾技术水平的提升奉献着自己的青春。2019年4月,李扬被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命名为兰州市首批“青年专家”。

让数据成为防灾减灾的中坚力量

“我严格来说是属于半路出家转向到IT这个行业。”2005年毕业于西北师大英语专业的李扬,在一次计算机等级考试时发现自己对软件开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许是兴趣的驱动,李扬在自学完相关专业知识后,进入了程序员大军。之后他便不断转型开始从事大数据、人工智能开发与研究、气象行业信息化建设服务,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GIS等电子信息技术,致力于打造精细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普惠气象服务。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对于李扬来说,这次灾害彻底改变了公司和他个人的职业发展道路,这一年李扬和团队从单一的软件研发转向到了防灾减灾的技术研发中去。陇南地处秦巴山区,境内山大沟深,地形复杂,水系丰富,生态环境脆弱,是当年受灾最严重的区域之一,特别是“5·12”特大地震后,造成山体松动,加上暴雨不断,2009年造成了几次大的滑坡和泥石流,李扬所在的团队——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也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参与到援助陇南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中。

“我也是因为那次机会加入到了陇南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建设中去,开启了与防灾减灾工作的不解之缘……”李扬边感慨边娓娓道来。在2009年之前,由于陇南的自然灾害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数据没有得到整合,发生灾害各自为证,起不到联防联治的作用。李扬和团队加入了陇南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的建设中,在初建当时整合了气象、水利、国土、交通、环保、旅游等7部门数据,以自然环境为条件,气象为诱因驱动,开启了早期的综合灾种预警、预报,边建设边投用的模式。

暴雨,一次又一次的暴雨;受灾,连续不断地反复受灾,灾情叠加,危害在叠加。不幸之幸,每10分钟指挥系统就会收到各监测点传来的各类监测信息,险情即将发生时会自动报警。科学的监测预警机制,这离不开很多像李扬这样的技术团队的不懈努力以及逐步成长起来的全民预警队伍,才使得陇南市自然灾害预警体系建立并不断完善,最终创造了多次“零死亡”的奇迹。

从灾时应急到“普惠气象服务”

近年来,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经过不断积累,把自然灾害从灾时应急,延伸到平时服务,总结为“普惠气象服务”,搭建起气象大数据,利用人工智能进行预测、预报,将气象服务覆盖到了新能源、交通、农业、民航、旅游等各个行业。这种模式也得到了国家、省、市政府相关部门的认可,之后陕西、山西、江西也先后引进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经过多年工作努力,李扬带领团队为甘肃、陕西、宁夏、山西、江西等省份实施了多个防灾减灾的项目,积极参与到当地防灾减灾服务体系建设当中,取得了国家重点新产品奖1项,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1项,“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基于云端的社会应急联动监测预警指挥系统”被评为2013年甘肃省优秀信息化项目,“农业监测预警服务系统”获得省信息协会等单位颁发的2014年度甘肃省优秀成果二等奖,“农业监测预警服务系统”获得2016年度兰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得软件行业协会“2018年优秀软件工程师奖”、甘肃省气象科技工作奖。

“灾难面前,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已铭记在李扬的心间。如何能让技术和数据永远为生命撑起防线,让普惠气象服务便利社会群众,作为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总监、兰州市首批“青年专家“,李扬将依然勇往直前、潜心钻研这个不变的课题。

新闻推荐

浅析辛弃疾的英雄人格意识

石元辉辛弃疾是南宋一位文韬武略俱全的英雄,他有着崇高而丰富的英雄气质,构成了其独特的英雄人格。英雄人格是崇高的人格,辛...

陇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陇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