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升语文素养

陇南日报 2019-08-19 00:34 大字

赵燕

受学校委派,我有幸参加了2018年“国培计划”高中语文为期10天的学习活动,享受到了一场场精彩的学习盛宴,感受到了思想的碰撞、智慧的火花、文化的厚重,一定要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学以致用,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10天的学习,让我对语文有了新的认识,在此,试从三个方面谈谈所见所闻、所学所得。

第一、语文素养。语文学科素养即四核素养: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其本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语文素养是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指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通过提出核心素养概念,明确指引语文教学的方向:1.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良好语感,掌握语文学法,养成学习习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2.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3.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创造表现的能力。4.引导学生继承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吸收世界文化精华,参与先进文化的建设与传播。

理解与践行语文核心素养是我们今后语文教学中的头等大事。

第二、思辨性阅读。思辨是指运用逻辑推导进行理论、概念的思考;思辨能力指的就是思考辨析能力,即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及辨别分析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方面的能力;思辨性阅读不应该仅仅指“文本里有什么”,也就是“表达了什么、有些什么意味、为什么这样说”等,而应该是“我读出什么、是不是真的、我怎么看、有没有更好的”等,如果说前者是“(对文本和语言)有见识、能理解”,那么后者就是“能识见、会评判”。“指导学生以批判的态度阅读理性的文本”———余光绪。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大胆进行思辨

阅读,例如:关于《沁园春·长沙》诗眼句,好多

参考书解释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提出质疑,提出“万类霜天竞自由”才是诗眼,因为不管是从当时的社会分析还是从作者的思想境界来看,自由才是个人和民族的终极追求。再例如:《烛之武退秦师》这一历史散文,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分析秦晋郑三国之间的利益关系,提出为什么不是烛之武退晋师?

思辨性阅读使人更智慧,使人更完善,能走得更远。

第三、整本书阅读。在2007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高中语文必修课、选择性必修课、选修课之学习任务群中,整本书阅读是放在第一位的,可见其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阅读教学策略:“四读”联通,合力推进。

学生层面:“真”读。读整本的书,读真实的书,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以及人的成长,特别有价值。

教师层面:深读。要引导学生读好整本书,要开设好整本书阅读这项课程,教师自己首先要真正会读整本书。叶圣陶:“在阅读一事本身,教师没给一点帮助,就等于没有指导。”

课下和课上:“联”读。整本书阅读进入课堂是大势所趋。然而长期以来整本书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基本“缺席”。整本书阅读与课堂教学阅读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沟通、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以导促读、以讲促读、以写促读、以辩促读。

任务驱动:“促”读。“任务驱动”就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在实际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要逐步尝试构建“老师教读”+“学生自读”+“课外导读”的三位一体教学体系,然后择期开展指导课阅读教学、研讨课阅读教学、展示课阅读教学。

整本书阅读,必将引领学生走进阅读的殿堂。

(作者系陇南市第一中学教师)

新闻推荐

中国报协党报分会2019年会在贵州兴义举行

本报兴义讯(记者石鼓冉创昌)8月7日,“脱贫攻坚大决战·全国百家党报社长总编聚焦黔西南”大型新闻采访活动暨中国报业协会党...

陇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陇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