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池坝:药材飘香富路宽
本报记者马海涛王坤李董
盛夏时节,武都区池坝乡丰达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里,工人们正熟练地将之前已经晾干切片的大黄打包装车,合作社周围的山上,当归、大黄、党参等中药材长势良好,药农们正在地里给药材苗除草、浇水,到处都是一派忙碌的景象。
“我们合作社是2013年成立的,目前已经流转土地130多亩,年销售中药材500多吨。”合作社负责人赵小明一边帮工人干活,一边告诉记者。
说起成立合作社的初衷,赵小明说,由于池坝乡海拔较高,传统农作物种植难度大,但却适合种植大黄、党参等中药材。“为了带动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我和几个合伙人一起,成立了中药材种植加工合作社。”
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如今,合作社已经初具规模。在去年遭受冰雹等灾害,中药材大面积减产的情况下,合作社里贫困户的收入没有减少。
贫困户王张军在合作社务工的。“以前种粮食的时候,一家人只能维持温饱,有时候生病,买药都得向邻居借钱。现在有稳定收入,好多了。”王张军感叹道。
王张军家里,上有年迈体弱、常年吃药的父母,下有两个念书的孩子,再加上妻子前几年受了伤,让原本清贫的生活愈发难熬。
“想在地里种点中药材,量少了赚不到钱;想出门打工,家里的情况又不允许我出去,当时真的走投无路了。”王张军说。
正在他一筹莫展之时,合作社负责人赵小明找到他,请他到合作社务工,按劳付酬,从150元到200元不等,按日发放。
“现在除了偶尔给自己种的几亩中药材除除草、浇浇水之外,大多时间都在合作社务工。去年,在合作社务工收入12000多元,再加上家里几亩中药材收入4000多元,总共收入16000多元。”王张军笑着说,如今一家人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下一步争取多创收,让家里人的生活过得更好。
像王张军一样,依靠中药材致富的贫困户在池坝乡还有许多。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润琴)7月15日,中国美术家协会公布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版画展区初评结果,陇南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蒙朝晖...
陇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陇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