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甘肃经济日报 2018-10-09 01:00 大字

本报武都讯(通讯员王雯)武都区通过“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运作机制,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和资金,增加群众收入,助力脱贫攻坚。

赵继红是东江镇人,去年他看中安化镇小湾村的一块荒地,在那里办起一个养殖场。“当时我通过考察和在资料上看,驴的产业在中国的缺口相当大,前景也非常好。我们考察了三个月,跑了五六个省,一直在寻找这个市场,寻找市场的潜力,产和销我们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目前,赵继红的养驴场占地面积26亩,有专业的驴舍两座,草料车间是480平方米,总共投入650多万元,自筹资金是430多万元,吸收产业扶持资金220万元。这220万元的产业扶持资金,将作为全镇21个村的220户贫困户的股金,每年养殖场将给每个贫困户保底1000元的分红,来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带领贫困户共同致富。

小湾村的贫困户老冯自这个养殖场建立后,就在养殖场打工,每月可以挣一份工资,年底还有分红。老冯也是特别高兴:“现在一次是拉了312头驴,我们两个饲养员负责给养,驴厂的工资是2800元(每月),一年到头分红还可以分1000多元,我们非常高兴,感谢党的好政策。”

为了确保贫困户收入有稳定的产业支撑,武都区探索创新了“145”产业扶贫机制,明确产业扶贫承接载体,组建新型“带贫”合作社,通过“合作社+集体经济、合作社+产业项目、合作社+企业、合作社+电商”四种联动机制,鼓励贫困户与产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能人大户精准对接,实现联动“捆绑发展”。截至目前,全区共组建带贫合作社625个。

新闻推荐

陇南机场旅客吞吐量破10万人次

本报兰州讯(记者蒋文艳通讯员姚苗欣)9月21日17时23分,随着搭载陇南机场第10万名旅客的山航SC8819航班平稳落地,标志着...

陇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陇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