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这里的油橄榄,向脱贫伸出“橄榄枝”!

陇南日报 2018-08-20 01:17 大字

图为陇南油橄榄产业助推脱贫新产品推介会产品展览现场。经济日报记者崔国强摄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记者崔国强

提到油橄榄,很多人马上想到地中海沿岸。的确,作为著名亚热带果树和重要经济林木,油橄榄主要分布于地中海气候区。1964年,油橄榄由周总理从阿尔巴尼亚引进我国。甘肃省陇南市境内白龙江、白水江沿岸海拔1500米以下低山河谷地带的气候特征、土壤条件与适合油橄榄种植的地中海气候区极为相似,是中国油橄榄的最佳适生区。

然而,气候和土壤虽优越,可是怎样让洋树种在贫困地区扎下根?整体属于秦巴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陇南市,在2011年,按照国家扶贫标准,全市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0.47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的五分之一,贫困发生率53%,居全省第一,是全国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而油橄榄成为陇南脱贫特色产业扎根在这里经历过不少艰难曲折。

陇南市武都区外纳乡稻畦村茹兴山感慨地说:“刚开始听政府的号召种植油橄榄,村里的人问我好好的小麦和土豆为啥不种了,都怀疑我种地种傻了,可我相信政府派来的技术员,将自家的10多亩地全部栽植成油橄榄,终于卖出了比小麦和土豆高很多的价钱。现在外纳乡稻畦村联合社共种植橄榄树12万亩,还有公司收购,可以在家门口赚钱。”

油橄榄不用打农药,而且采摘也比较省力。种粮食需要浇水、锄草、打农药,全家一年四季都绑在山上,现在种植油橄榄,两三个人打理就足够了,这也确实解放了当地不少家庭的劳动力。

陇南市各级政府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在退耕还林地里发展油橄榄试验田。在2100亩高标准国有示范园、3.5万亩大户私有橄榄园、39.29万亩的整流域开发、连片栽植橄榄园相继建成后,当地百姓看到了油橄榄带来的成效,开始主动在自家地里种植油橄榄树。截至目前,全市油橄榄种植面积60万亩,3县1区的45个乡镇420个村4.8万户21万人种植油橄榄,产业质量效益显著提升,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2017年油橄榄鲜果产量达到38000吨,橄榄油产量达到5700吨,综合产值达到18.2亿元。油橄榄主产区的159个贫困村1.01万户4.42万贫困人口通过种植油橄榄实现了脱贫目标。

武都区在大力发展基地的同时,配套建成了油橄榄系列产品加工厂15家18条生产线,日加工能力950吨。目前,武都区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油橄榄之乡”。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陇南市市油橄榄产业稳步发展。

“现在,油橄榄这个舶来品已经在甘肃陇南生根发芽,并且逐步成为当地脱贫攻坚的特色产业,橄榄枝上结出了致富果。”8月16日,在京举行的2018甘肃·陇南油橄榄产业助推脱贫新产品推介会上,甘肃省委副书记孙伟信心满怀地说。

在推介会现场,记者发现,油橄榄产品一应俱全。既有油橄榄鲜果,还有橄榄油等产品。连外国友人也作出高度评价。国际油橄榄理事会评委索里亚诺说:“我认为中国陇南的橄榄油属于轻度到中度口味,青草香味较浓,在该类别中属于高品质的橄榄油,非常适合亚洲人的味觉习惯。”

陇南市的好政策对产业发展功不可没。近年来,陇南市制定出台了《加快油橄榄产业发展的决定》和《油橄榄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整合发改、扶贫、林业、水利、交通等各类涉农资金,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倾斜支持油橄榄产业发展。同时,陇南市还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和工作机构,专抓引种育苗、规划建园、栽培管理、协调服务等工作。

由于陇南市白龙江、白水江流域生态脆弱,是我国四大泥石流高发区之一。据陇南市委书记孙雪涛介绍,陇南市累计在白龙江、白水江二级阶地和泥石流沟道冲积扇上种植油橄榄60万亩,让白龙江、白水江两岸披上了绿装,不仅对人居环境美化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实实在在控制了泥石流。“种植油橄榄的生态价值分明凸显,成为了陇南市生态安全的屏障,免除了大家致富道路上的担心。”孙雪涛如是说。

孙雪涛表示,陇南市未来将打造油橄榄产业创新发展联盟,着力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营销网络,深入挖掘油橄榄产业的文化内涵和旅游价值,使油橄榄产业发展进一步助推百姓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陇南市公益组织开展沙龙活动探讨抱团发展策略

本报讯(记者尚学英)8月11日,在团市委和市民政局的支持下,陇南益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邀请全市社会组织负责人开展了“甘肃‘伙...

陇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陇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