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助脱贫】大山里的“女能人” 贫困户的“贴心人” 市人大代表杜桂英带领乡亲脱贫攻坚记

陇南日报 2018-07-11 07:05 大字

本报记者罗艳通讯员李新民

七月初,正是白芪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陇南康瑞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杜桂英来到武都区玉皇乡院子湾村的白芪种植基地查看除草施肥的情况。

“这600亩白芪在年底合作社要统一收购,并通过电商平台向外销售,只有保证产品的高品质,才能实现种植户的高收益。”杜桂英说。

杜桂英既是院子湾村村民,又是市、区、乡三级人大代表,还是一位从院子湾村走出来的创业能手,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杜桂英出生于玉皇乡杜家村,十多岁就开始在村上贩运鸡蛋、花椒籽、中药材等农副产品。嫁到院子湾村后,杜桂英与丈夫远赴新疆务工创业。

院子湾村位于武都区玉皇乡的最北端,地处偏远,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受思想观念落后和地理环境严酷等因素的影响,群众过去只种植玉米、小麦、洋芋等传统农作物以保障温饱,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贫困线以下。

在外打拼的杜桂英每逢回家,看到乡亲们的窘境都会陷入沉思。如何能够改变家乡的面貌,改善乡亲们的生活?

几经思考,在有了一定的积蓄后,杜桂英毅然决定返乡创业,把家乡的发展和自己的事业结合起来,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带领乡亲大力发展花椒、黄芪、白芪种植以及土蜂、黑猪养殖等特色产业。

2014年,杜桂英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动员村上30户群众加入合作社。群众对种植中药材有顾虑,杜桂英个人当即出资8万余元为合作社社员购买黄芪籽和药苗,并与社员签订合同,以高于市场价6%-10%的价格收购。

当年11月份黄芪喜获丰收,种植户人均仅黄芪一项增收750元,其中三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这不仅让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更让杜桂英充满了信心。

杜桂英于2015年开设了网店,建起了中药材加工厂,采取“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电商”的模式,以院子湾村为主基地,将合作社的辐射范围扩大到同一流域的杜家村、杨湾村、大山村、羊圈头村等四个贫困村,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当归、黄芪种植收购合同,通过线下和1688网店线上销售群众的花椒、核桃、土蜂蜜等农特产品。经过一年的努力,贫困户户均增收在900元以上。

杜桂英说,乡亲们视她为家人,对她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和信任。当选乡、区、市人大代表后,尤其是全市“万名人大代表助推脱贫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她深感乡亲们致富路上的成败得失与她息息相关,带领乡亲们奔小康,已经成为她肩上不可推卸的担子。

经过不断的努力,群众发展致富产业的意识增强了,技能提高了,但产品外运成了大问题。大量的药材只能通过人背畜驮才能运到山下,效率低、成本高,遇到阴雨和冰雪天气,药材就会烂掉。为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杜桂英多次跑乡上、跑区上提建议、写报告,积极向有关方面汇报衔接。在区乡两级的大力支持下,一条由村上通往种养基地的水泥路今年已经建成。

产品的销路和外运问题解决后,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高涨。今年,五个贫困村种植白芪、黄芪1300多亩,仅院子湾一个村,今年的白芪种植面积就扩大到了600亩,户均达到5亩。

院子湾村艾山社的贫困户赵信说,他家今年种了5亩白芪,按照他与合作社的协议,每亩产值可达7000至9000元,每亩纯收入可达5000元,仅白芪一项今年就能实现脱贫目标。

2018年,杜桂英通过合作社平台,先后与5个贫困村的142户贫困建立联系,签订了黄芪、白芪、花椒、土蜂蜜、土黑猪收购合同。去年以来,通过电商平台销售五个贫困村农户的土特产品1300多万元,线下销售玉米、花椒籽、中药材600多万元。三年来,已带动68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

新闻推荐

陇南市作风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第三次会议

本报讯(记者韩县银实习记者王坤)7月6日,市作风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第三次会议。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市作风建设年...

陇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陇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