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山堡,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军事指挥部 兼论祁山堡不是祁山

陇南日报 2022-01-14 16:37 大字

(本版图片均由薛小平摄)

赵文博

祁山堡,位于甘肃省礼县祁山镇,距离县城23公里,坐落在60万亩苹果林的腹心地带,北临国道天礼公路,南与十天高速隔西汉水相望,是一处久负盛名的三国古战场历史文化遗址,也是一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的旅游胜地。

从礼县或西和县城出发,行至礼县永兴镇或西和县长道镇地界,远远望去,雄踞于西汉水北岸的祁山堡,好像一艘向北疾驰的战舰,其意象与气势像是为了纪念当年诸葛亮的北伐壮举而专门凿刻的一座巨型雕塑,不得不让人惊叹,不得不让人称奇!

祁山堡的山基为岩石,山腰以上为黄土,堡墙起于半山腰,唯西边堡墙上有门可入其内。一峰独起,四周孤立,不论远望还是近观,都有“一山飞峙大江边”的意境。

祁山堡城门上镌刻着陇上名儒何聚川撰写的魏碑匾额和对联,匾额中的“祁山堡”三个字铁画银钩,稳健有力,一如祁山堡特立独行之意象,更像诸葛亮丰神俊朗之英姿,“隆中一对鼎足三分天下事了如指掌,前后二表祁山六出老臣心惊泣鬼神”的对联,将诸葛亮一生功业概括得客观翔实,把诸葛亮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

进得堡中,堡南墙根有暗洞直通西汉水边,名曰汲水洞。汲水洞平时是用来通往西汉水取水和传递信息的交通暗道,战时是堡内人员进行安全转移的秘密通道。

祁山堡顶平坦如席,为3000多平方米的黄土平台,其上建有始于西晋时期一进三院式的武侯祠建筑群。

武侯祠坐南朝北,意在表达诸葛亮“北伐曹魏,匡扶汉室”之心志,以及后人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赤胆忠心的敬仰与追慕之情。大门上方悬挂着陇上书法泰斗顾子惠题写的“武侯祠”巨幅匾额,红底金字,分外醒目。匾额上的“武侯祠”三字,雄强中飘逸着灵秀,健硕中流露出稚拙,不禁让人联想到诸葛亮“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神武形象。大门前是一片空地,有松柏和历代的碑刻环绕其中。

站立在祁山堡放眼四望,东面的盐官、天水关,西面的永兴、长道、大堡子山,南面的川口(古时由陇入川之咽喉之地),北面的祁山一览无余。

常有学者著文,说祁山堡就是祁山。文章虽引经据典,但多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其结论更是不足以令人信服。不论是文献资料记载,还是从祁山与祁山堡的位置而言,祁山就是祁山,祁山堡就是祁山堡,各自独立存在,清清楚楚,根本无须讨论,更没有必要为其耗时费神撰写论文。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人们认为祁山堡就是祁山呢?

这是因为,祁山堡曾是当年诸葛亮率军北伐时的军事指挥部,伴随着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北伐壮举和许多关于祁山堡民间传说故事的迅速传播,祁山堡开始名声大噪,而真正的祁山反倒很少提及,所以后来许多人就把祁山堡误认为是祁山了。

祁山,发端于礼县固城镇的尖山子,西起北岈(大堡子山秦西垂陵园),东至卤城(盐官镇)中川村,东西绵延30公里。《开山图》云:“汉阳西南有祁山,蹊径逶迤,山高险阻,九州之名阻,天下之奇峻”。《水经·漾水注》又云:“祁山在嶓冢之西七十里许,山上有城,极为严固。昔诸葛亮攻祁山,即斯城也,汉水迳其南。城南三里,有亮古垒”。这个“古垒”,就是祁山堡。

祁山“地扼蜀陇咽喉,势控攻守要冲”,在当时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无论人们从长江流域进入黄河流域,还是从黄河流域进入长江流域,都要取道祁山,故祁山就成了三国时代魏国必守、蜀国必争的战略要地。这一点从今天祁山之南的西和县长道镇“川口”这个村名亦可得知。

1985年以前,礼县、西和县隶属于天水市管辖,故乾隆版《直隶秦州新志》对祁山堡有专门的记述:“祁山堡,(距礼县城)东四十五里,与祁山不粘不连,平地突起一峰,高数十丈,周围里许,四面陡削,上平如席,即诸葛武侯六出祁山时驻师之所”。

于是,我们就可以得出以下三条结论:一,祁山是陇蜀之间南来北往的天然屏障,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二,祁山是诸葛亮北伐时的必经之地,是司马懿阻挡蜀军北伐时的必守之地;三,祁山堡是祁山之南的一个独立小山包,是诸葛亮“六出祁山”时的军事指挥部。

除此而外,如珍珠般散落在祁山堡周围的三国历史文化遗址,从考古学的角度也能够证明,祁山是当年蜀魏争夺的战略要地,祁山堡是诸葛亮“六出祁山”时的军事指挥部。

礼县是三国古战场,是诸葛亮“六出祁山”时的军事大本营。围绕祁山堡方圆三四十公里的地方,三国遗址众多,三国的历史文化丰富。

与祁山堡隔西汉水相望的何台村半山腰之上的“观阵堡”,居高临下,视野开阔,至今保存十分完整。站在“观阵堡”瞭望,从天水市秦州区天水镇(天水关)到礼县大堡子山秦西垂陵园六十多公里长的川道尽收眼底,位于西汉水之北的祁山堡和祁山半山腰的祁山古城遗址亦能够看得一清二楚。

“观阵堡”是诸葛亮演练“八卦阵”时的看台和指挥台。“观阵堡”左侧的“藏兵湾”和右侧的“圈马沟”,可藏匿千军万马而不被敌方发现。“观阵堡”与山脚下何台村的中间地段,山势陡峻,是“诸葛亮手植松柏林”之处,郁郁苍苍,蔚为壮观。当地老百姓一直把这片松柏林当作神树顶礼膜拜,逢年过节时,当地人总要备上香烛纸表和供品去松柏林前祷告祭奠。

祁山堡北边,即祁山山麓的“九谷堆”,是当年诸葛亮为了迷惑司马懿大军,显示蜀军粮食储备充裕的九个大土堆;“九谷堆”之前,便是蜀军当年“陇上刈麦”的王城地带,往东即为“卤城晒麦”之地(今盐官镇)。卤城用盐井之水浇土制作的水盐,在秦人崛起和诸葛亮“六出祁山”时都曾作出过巨大贡献。

卤城东边不足20公里的地方,是诸葛亮收服姜维的“天水关”,“天水关”不仅是天水市秦州区南部的第一大镇(天水镇),而且已经成了一处旅游胜地。东北处不足20公里的秦州区牡丹镇木门村,是诸葛亮设伏兵射杀魏将张郃的木门道,木门道左侧半山上亦建有武侯祠,武侯祠内的雕塑和壁画记述着诸葛亮和张郃的故事。木门道右侧的旋冒嘴梁下是张郃墓,每当旋冒嘴梁上云雾升腾时必然降雨。当地老百姓说,旋冒嘴梁上的烟雾,是张郃胸中的一股怨气,因为张郃当时明明知道司马懿命令他险走木门道就是叫他去送死。老百姓惜张郃太忠诚,恨司马懿太阴险,都说张郃将军死得冤!

卤城南面不足20公里的地方,是诸葛亮“火烧葫芦峪”,围困司马懿父子的礼县宽川镇火烧寨村;卤城北面20公里的地方,是诸葛亮“西城弄险”的礼县红河镇费家庄之“西县遗址”。

在祁山堡西边,西汉水之滨的“诸葛亮上马石”上巨大的足印,演绎着诸葛亮“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传奇故事;向西再有35公里路程,就到了礼县石桥镇姜维大战司马昭的铁笼山,铁笼山也是姜维战死之地,山梁上当年姜维大军扎过营帐的遗址犹存,当地人在地里耕作时会捡到一些箭头、短剑、铜印等等。

另外,“木牛运粮”“挥泪斩马谡”“姜邓斗智”“拔西县千余家归汉中”等故事,在礼县、西和县家喻户晓。

与礼县紧邻的宕昌县岷江之上的邓邓桥记载着当年魏国大将邓艾率领三万大军南下伐蜀的英雄气概。邓艾大军偷渡阴平(今文县)关、在摩天岭的悬崖峭壁上和将士们一起裹毡护体滚下悬崖,并以剩余的两千兵力,灭掉了几十万蜀军的传奇故事,让“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诸葛亮永远地饮恨败北。

综上所述,祁山是蜀魏必争的战略要地,祁山堡是诸葛亮“六出祁山”时的军事指挥部,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如今,面对着巍巍祁山和祁山堡这两座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面对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历史机遇,我们应有更多事情去做!

新闻推荐

【特写】 一馍一粥一份情

本报通讯员杨八宝“我是从朋友圈看到,天气这么冷,交警还坚守在执勤一线,十分辛苦,我特意烙点馍,熬点米汤,送给交警吃,也是我的一...

礼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礼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