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的回忆

陇南日报 2021-10-20 19:10 大字

王玲巧

一年一度的礼县苹果节开幕啦!

在秦文化广场,喜悦荡漾在果农的脸上,甜蜜滋润着游客的味蕾,一幕幕温馨的回忆,也从我的心头泛起……

1971年秋,我刚满九岁,在南小读三年级。有一天,学校组织抢收玉米。当地里的玉米棒子堆得像小山一样高时,太阳的脚步正踱过西山梁,玉米地里的“红领巾”们,个个脸晒得红扑扑,汗珠滚落,口干舌燥。

一双双竖起的小耳朵,终于盼来收工的哨音。哨声刚落,班主任的声音响起:大家排好队,生产队送来了苹果,分到苹果再解散。大家雀跃着站成两行,这时女班长关小英从地埂走来,她的背篼里,装着叫“早熟”的苹果,如小拳头一般大,淡绿果皮上晕染着嫣红,十分诱人,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圆圆的苹果,经班长的小手,分发给每一位同学;若遇到太小的苹果,她会同时抓起两颗,分配得公公平平,个个欢喜。苹果刚到手就往嘴里送,“咔嚓咔嚓”的声音此起彼伏,不消几下,苹果下肚了,口渴肚饥一扫而光。

分完苹果,女班长背篼里空空如也,她没有给自己留下一颗。她是县武装部政委的女儿,四年级就随父亲调动转学了,但我一直记得她,她小巧的模样,大度的心胸。

在那家家清贫的70年代,每年元旦,父亲单位都开“迎新座谈会”,桌上的苹果橘子和糖果,叔叔们都几乎不动,只喝茶水嗑瓜子。座谈会结束后,善解人意的工作人员,会把糖果和苹果塞进职工的口袋,谁家孩子多,他们心里亮亮清清。

当父亲开完会回到家时,我们都已睡熟,他会一个个叫醒,然后把手伸进呢大衣口袋,口中说着:“请看,第一个节目”,变戏法似地掏出一个红彤彤的苹果,接着一声“第二个节目”,又是一把缤纷的水果糖,再说“下一个节目”时,一掬葵花籽就在眼前。我们抢吃着父亲手中接连不断变出来的“戏法”,然后心满意足地入眠,那清香扑鼻的红元帅,便是姊妹们冬夜里最香甜的梦……

八十年代中期,我工作成家,爱人兄弟五个,婆母在被服厂上班,她把一大家子人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每逢集日,婆母会拎着两只篮子去集市。回来时,装满新鲜的蔬菜和红艳艳的苹果。蔬菜是一家人饭桌上的必需品,苹果则是对我的偏爱。

那时没有冷库,农民的果蔬都在地窖里过冬保鲜。刚买的苹果,既有苹果的清香,也带着泥土的芬芳。漫漫寒冬,临睡前的一顿苹果餐,便是孕妇和胎儿的营养保障,更是婆母的殷殷之情。

转眼到了2002年,“十一黄金周”刚过,单位有几位同事调动到农牧系统工作,组织上指派我和交通局领导送他们前往新的岗位。一行十人,到了位于中山路农牧局办公楼,赵局长等班子成员已在迎候,在热情的招呼声中走进会议室,茶香氤氲,果香弥漫……

整洁的桌上,几只大瓷盘里,垒着一座座苹果小山,色泽艳丽,无比诱人。平素看惯了红元帅的玛瑙红,黄元帅的淡菊黄,青苹果的清雅绿,第一次见这丰润无瑕的粉嘟嘟的苹果,不禁让人眼前一亮。

接下来,欢迎仪式就在苹果飘香中进行。领导的亲和语气,表达着对新同事的欢迎之情,同时得知,眼前这高“颜值”的苹果,是新引进的品种,当年是初果期,有一个喜庆的名字:红富士。现在,一年四季随时可享用新鲜的苹果,即使在晚春,粉白的苹果花开遍西汉水两岸,在冷库里还能拎出一篮篮甜脆的苹果,花与果一齐亮相,令外地客人赞叹不已。

苹果节上,歌舞飞扬,幸福感在城乡群众的心头绽放。

新闻推荐

礼县: 小菊花做成大产业

礼县讯(记者王书昉)近年来,礼县把产业发展作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的出发点,运用“党建+”的融合发展模式,科学谋划、积极培育农...

礼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礼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