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山鸡”变身“大网红”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白杨
近日,礼县白河镇的“蒋湾跑山鸡”突然在网上蹿红,线下线上一路畅销,成了名副其实的“香饽饽”。
沿着绿树成荫的蜿蜒盘山公路来到蒋湾村山顶,再步行穿越一片片枝繁叶茂的老树林,远远就能听见阵阵划破寂静山野的鸡鸣声。透过丛林,只见一群群红冠金羽的大公鸡出没在绿树青草间,有的在角逐打斗,有的在草丛中觅食,有的扑通飞上树梢——这就是蒋湾跑山鸡!
“蒋湾跑山鸡主要是巧用资源优势,在特色养殖上下功夫,一是利用生态资源,养绿色鸡、健康鸡;二是发挥产业优势,添加中药材饲喂,减少了药物添加剂,又多了份滋补功效。”合作社负责人董学平如数家珍地介绍道。
位于礼县白河贫困片区的蒋湾村平均海拔1850米,高寒阴湿,产业单一,群众增收门路有限,2013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8户369人,贫困发生率达40.9%。陇南市人大机关联系帮扶以来,发现这儿环境清新,丛林茂盛,不失为生态养殖的绝佳地,经过精心谋划,决定发展林下散养鸡。
但养起来何谈容易。当帮扶队提出搞散养鸡时,群众直摇头撇嘴,有的怕瘟疫,有的怕卖不出去。在单位支持下,帮扶队带领村上干部群众赴成县、两当等周边县区进行考察。经实地观摩、交流探讨、核算对比,一些干部群众有所心动,却没行动。帮扶队趁热打铁,重点组织产业意向户又先后到徽县、礼县等养殖示范场观摩。“通过一次次学习取经,耐心动员讲解,终于有群众决定跟着我们干了。”陇南市人大机关驻村帮扶队负责人开心地说。
养,就要养好,帮扶队在养殖“特色”“优质”上动了心思。
首先在品种选育上,越过“土鸡”,盯上了“野鸡”——南丹瑶鸡。“主要出于两个考虑,一是基于群众青睐‘乡土味’,对食品品质的追求;二是这种鸡是由野鸡选育而来,耐粗食、抗病强,好养,而且更适宜高山林区!”帮扶队如是说。
其次在饲养管理上,指导群众打绿色牌。除林间放养外,使用纯粮食饲喂。这样放养的鸡生长周期长、饲料消耗大,每只鸡较普通肉鸡要多饲喂4个多月,多消耗饲料10多斤。但正是这种回归自然的生态放养,形成了肉质细嫩、劲道、醇厚、鲜美的特色。“这种鸡吃得放心,味道正,就算贵点,也值!”有客户现场这样说。
这种善于游窜山间丛林的散养鸡,被当地群众形象地起了个名字——蒋湾跑山鸡。
另外,在品质提升上,注重营养滋补。鸡场投产伊始,克服养殖场长期滥用药物防治疾病的问题,立足当地种植党参、黄芪等中药材的资源优势,认真思考探索,为跑山鸡设计了食谱:采取以“纯粮食为主+党参、黄芪的叶根茎等为辅”,并配以苜蓿等青绿饲料。“自从用中草药添加饲喂,我们上批鸡儿再没使用任何兽药,也没害过病。”养殖大户王小军说。至此,蒋湾“黄芪鸡”“党参鸡”又成为新特色。
养得好,还得卖得好!
酒香仍怕巷子深。为了让好鸡闯出好销路,帮扶队员化身跑山鸡代言人,精心录制饲喂、生长等各环节视频,利用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大力宣传推销;并四处衔接、联系销路,经过一次次协商,蒋湾跑山鸡上架联华百货等大型超市,与多家酒店签订了供货协议,形成了线下线上多元销售渠道,目前畅销省内外。
目前村上组建了养殖合作社,新发展养殖基地2个,并以“合作社+农户”模式,采取集中示范养与农户分散养相结合的形式,发展散养鸡6000只,首批销售1000只、创收9万余元。如今,蒋湾跑山鸡不仅为“高寒阴湿”地区跑出了一条新的致富路,而且还把自己跑成了“大网红”。
新闻推荐
校园盛开团结花 礼县盐官镇民族九年制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罗艳实习记者董瑞琴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彩绘映衬着缤纷多姿的少数民族文化,一首首悦耳婉转的民谣唱出了心手相连的民...
礼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礼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