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骁勇感悟生命的存在与跃动

兰州日报 2020-05-07 03:39 大字

《甘南记事》之一《甘南记事》之二《敦煌印象·丝路虹霓》《甘南金秋》《祥和甘南》《大夏河》《朝拜拉卜楞》《奔牛图》

■人物简介

王骁勇,1965年生于甘肃礼县。1986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国画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0年至2002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胡勃工作室。

甘肃省美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一、二届理事、甘肃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甘肃画院特聘画家。甘肃省“555”创新人才,甘肃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2002年《阳光》荣获“第五届全国工笔重彩画大展”铜奖;2003年《康巴汉子》获“海潮杯全国中国画大展”银奖;《心向圣地》获“第二届全国中国人物画作品展”优秀奖;《晒佛节》获“第七届全国工笔重彩画大展”优秀奖;2013年《甘南记事之二》获“首届《朝圣敦煌》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2019年创作的大型长卷《敦煌印象·丝路虹霓》获“甘肃省第九届敦煌文艺奖”。

交谈中,王骁勇的儒雅博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彰显出一位典型中国画家的传统气质。他的谈吐随和谦逊,观点独立,流露出一份源自艺术家内心深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人不由得心生敬意。

“走上艺术道路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他当年就考上了师大美术专业,却因为家庭经济的困难不得不放弃了机会,这应该是他一生的遗憾。”回忆起自己的父亲,王骁勇百感交集,既有感恩,也有思念,甚至还有着对自己的一点点幸运。

他说:“父亲后来就一直在西和县公安局工作,他一边利用业余时间自己画画,一边还承担了单位上的板报宣传工作。而我,从小就看着他画画,久而久之在耳濡目染之下便也让我走上了这条艺术的道路。”

就这样,自上学开始,从小跟着父亲学习画画的王骁勇,也成为了学校黑板报、墙报以及各种学习专栏画插画的主力,并日渐展现出了他的艺术天分。从西和一中毕业时,王骁勇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美术专业,从此正式开启了自己数十年执着追求的艺术人生。

考学的时候,父亲为王骁勇专门请了一位专业老师,他就是从西北师大美术系毕业到西和县文化馆工作的著名书画家范永杰。

“当年,父亲要是去了西北师大上学,应该就正好和范永杰老师是同学,他是我的专业艺术启蒙老师。”王骁勇告诉记者:“后来临考时,又先后求学于天水师专美术系的张玉碧老师、张继民老师。其中,张继民老师毕业于中央美院附中,有着非常好的专业水平,他主要在色彩方面对我进行了指导;张玉碧老师也是后来甘肃省造诣深厚的著名人物画画家,尤其是素描技艺十分深厚。这3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为我之后的专业艺术学习打下了十分难得的坚实基础。”

1982年,王骁勇如愿以偿的考上了西北师大国画专业,开始了“两年基础+两年专业”的学习,期间跟随杨国光、王宏恩等多位老艺术家进行了系统的专业学习。

“那时,王宏恩老师正好从敦煌进行研学临摹后回来,他将所学所感倾注到了之后的教学之中,为我们这一批学生的美术创作融入了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那段学习不仅让我受益匪浅,也成为了我内心对敦煌文化感悟的启蒙。”他由衷地说到。

王骁勇坦言:“在那之前,我对敦煌壁画是真的不了解,没有任何概念。但之后我走上工笔画的道路,也是受到了这几位老师的深刻影响。尤其是西安美院毕业的杨国光老师,在工笔画中的造型能力极强,那时已经可以直接在写生中进行勾线创作。而那时我们在正式起笔之前,还要拿着铅笔反复打型。”

毕业以后,王骁勇被分配到了礼县师范任教,从1986年开始一干就是整整7年。在这段“返乡服务”的岁月里,他完成了一个学生向美术教育工作者的转变,虽不出彩但对于个人来说却十分的必然、重要。

“刚开始,我教的学生也都和我年龄差不多,比如现在西北师大的教授张国荣,其实和我都是同岁。”王骁勇一边说一边发出了爽朗的笑声:“当时,学校非常重视我这个经受了4年正规高等艺术教育分配来的老师,社会也对我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实际上,那时的我们并不成熟,也是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一边摸索一边继续向前走。”

1993年,王骁勇到了天水师专工作,那是省内仅有的4所可以培养专业美术人才的学校之一。在这个压力与机遇共存的环境里,他凭着一份倔强和专注,完成了在艺术专业领域质的蜕变。

“那时学校为我创造了很多的学习机会,2000年还专门将我派到中央美院学习,也让我打开了一直苦苦寻求突破的艺术创作瓶颈。”王骁勇感慨地说:“国家顶尖的画家为我们这些考入的学生进行了两年的指导,他们代表了国内美术界的核心创作力量,无论是境界还是技艺都是顶尖的,对我们的影响之大可想而知。”

在这次难得的机会里,王骁勇也正式明确了自己的主攻方向——工笔人物画,并开始跟随胡勃等多位中国著名艺术家进行艺术深造。

“顶尖的教学意味着最严格的要求,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的模式,也让我的艺术水准发生了‘脱胎换骨’般的蜕变,完全进入到一个全新的艺术境界。”回忆起那段经历,王骁勇至今仍感慨万千:“比如在临摹中向古人学习,与之前我所进行的临摹完全不同,要求要深入到原画作者的心态和创作的意向之中,用心神的完全替换去领会原作者的创作境界,达到这种程度才能动笔临摹。这完全是一种高水平的‘意临’,而随之激发的便是自己极为难得的高水平创作状态,这对于艺术家本身来说十分重要。”

“当时所使用的临本也非常难得,有原本的,也有老师的临本,都近乎完整的呈现出那些细微之处的笔墨气息,与来之前使用的那些印刷品临本有着天壤之别。”他说:“再加上学习中老师的启迪、引导,整体艺术水平可以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之后的采风、艺术实践中,更是跟随老师真正走入到大自然之中,在老师无数次的亲笔示范中去感悟艺术创作的真谛和美的提炼。”

“我曾经痴迷于写意人物画的研究,我欣赏那种阔笔纵横、墨渖淋漓之美,要的是那份潇洒,要的是那份率意,要的是那份大气。”交谈中,王骁勇也重温了那段时期的感受与变化:“可是,当我于2001年9月跟随中央美术学院胡勃导师经历了川西阿坝藏区之行,高原那神圣、雄阔、苍凉的自然环境,藏民那强健、粗犷、雕塑般的体魄,赤诚、热烈和淳朴的宗教信仰,坚韧、顽强、豪放的个性,都给予了我强烈的震撼,唤醒了我的艺术直觉。”

他感慨地说:“那里的天空湛蓝、纯洁、幽静,天地之间聚散着神秘而空濛的气息,生命的艰辛与顽强、灵魂的寄托与超越造就了康巴汉子坚实强悍的身躯和豁达、坚韧、纯朴、善良的性格,强烈的民族地域特征显示出浓烈、饱和、和谐的色彩感觉,天、地、人、神交融在一起,创造出一个纯静、自然、神秘、和谐的圣境。他们与我内心情感的碰撞,使我的心灵与其相契合,激起了我强烈的创作欲望。”

当时,王骁勇通过系统的学习后重点完成了两幅作品,其中一幅名为《阳光》的作品在中国第六届工笔画展中获得了铜奖,就是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采风时创作的。另一幅叫《康巴汉子》,参加海潮杯全国中国画展获得了银奖。

2002年到2007年间,王骁勇迎来了自己艺术人生中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创作高峰,创作了一批精美的作品,先后在诸多国家级艺术展中获得奖项,并在高层次的艺术交流中得到了国内艺术界的认可和肯定。

2012年,甘肃省开始了“朝圣·敦煌”的艺术建设,启动了多项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王骁勇应甘肃画院邀请加入到打造敦煌画派的主力阵容中。

“在打造敦煌画派的过程中,让我对敦煌壁画有了非常全面的认识,这项艺术工程对甘肃的艺术界也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王骁勇告诉记者:“敦煌壁画的内容不光是佛教的,它全方位的反映了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文化交融,并最终以美术的形式呈现出来,是甘肃传统文化最厚重的底蕴。”

2016年9月,经过10余年的积累酝酿,200多个日夜的紧张创作,由莫建成主创、王骁勇主笔,周军、唐冲、朱晓刚、张云、刘传水等十余位省内实力派中青年画家共同创作的巨幅长卷《敦煌印象丝路虹霓》,在首届丝绸之路(敦煌)文化博览会的主会场惊艳亮相。

这幅长卷将丝绸之路上具有标志意义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遗产、影响历史进程、载入历史记述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场景有选择地攫取到画面之中,为无数参会的国内外人士再现了千年丝路的繁盛景象。

“这几乎是历史图卷的复原与再现,又是对蕴含于丝绸之路中的人文精神的当代解读与呈示。”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登渤这样评价说:“这样的画卷,无疑是在用美术的形式去呼应‘一带一路’战略、去呼唤在新的历史时期,世界人民所共同追求的和平、发展、友谊、交流的时代主题。同时,这也是对打造‘敦煌画派’理论主张的一次实践,并是实践中的一个巨大收获。”

不久之前,王骁勇完成了巨幅中国画《时代楷模八步沙六老汉》的创作,这幅作品以八步沙“六老汉”为创作原型,以“时代精神”为主旨,生动塑造出了时代下的人物形象,为新时代抗沙作史,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

“在当前众多的重彩人物画作品当中,我们见惯了花团锦簇、都市丽人、街头小景、青春文艺,画面中无不表现安逸、唯美或者祥和。”王骁勇感慨地说:“我希望用重彩人物在唯美之外描绘出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从而唤醒人们对时代下做出巨大实务工作的楷模的关注,引起人们对时代楷模的崇敬与赞美及自己内心的家国情怀,从而起到对时代楷模精神的弘扬。”

“所有的创作过程都使我不断地确认着自己,不断的感悟着生命的存在与跃动。”交谈的最后他感慨地说:“真诚地对待生命、对待生活、对待自己的每一份感悟。也只有在不断地体悟与表现过程中,才能感到蓬勃的生机与人物画家存在的意义。”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李超文/图

新闻推荐

全省就业扶贫工作推进视频会召开 王奋彦叶剑芳袁状在平凉分会场收听收看

4月8日上午,全省就业扶贫工作推进视频会在兰州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铎作出批示,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仁健...

礼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礼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