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洼二三事

陇南日报 2019-11-19 05:37 大字

(上接第一版)

“张书记鼓励群众发展经济有办法,处理问题也有一套,我们都服他。”村民们说起张峰也是满脸的赞许,都称他为“阳光干部”。

“懒汉走进了苹果园”

马家娃变了!几个月来,说起这个出了名的“懒汉”的变化,村里人无不称赞。

过去,才四十出头的马家娃在村里“懒”出了名,从不下地干活,戴着一副老辈人留下的石头眼镜,每天在村里的“闲话台子”上晒太阳说闲话,村里来了什么人,谁家发生了什么事,他全都知道,所以人称“马探儿”。

一直以来,马家娃有他的“小算盘”:自己腿脚不好还患有高血压,住的是危房,又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完全可以靠政府享受医疗补助、领取残疾人生活费,“蹲在墙角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就是他最真实的写照。

一个曾经穷困潦倒的贫困户如今咋就变得如此有精气神儿?

俗话说,救穷不救懒。面对本人没有信心、别人不抱希望的懒汉,怎么治懒,如何扶志?“第一书记”张峰陷入了沉思。

帮扶队驻村之后,马家娃起初一天来一两次,嘴里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有你帮扶,我不怕的。”后来慢慢混熟了,他几乎整天蹲在帮扶队,话也多了,对村里的事情无所不谈。

抓住这样的“机会”,张峰与马家娃聊起了家长里短,暗地里一直留心找寻他身上的“兴趣点”,对他“把脉”。

在又一次闲聊中,张峰发现马家娃最爱听“好话”,听到别人的表扬就很自豪,并且意外地发现马家娃长得像《水浒传》里的鲁智深,于是见面就夸他有“英雄面相”。这一下,马家娃来劲了,逐渐变得自信起来。

“懒汉”不懒,由“不动变心动”是关键。在一次次鼓励下,马家娃慢慢进入了角色。而张峰对他的肯定也不再是简单停留在外表,而是对他的点滴变化开始称赞。

潜移默化之间,大家都发现马家娃变了。他扛起已经生锈的铁锹,捡起剪刀和手锯走进快要荒废的苹果园,修剪果树、锄草、打药、施肥,果园也因此有了新的生机。他还在政府危房改造政策帮助下修建了新房子。

马家娃攒劲了,他不但“心动了”而且行动了,他干完活有空就到帮扶队报到,成了帮扶队的一员,村里人又打趣地说:“马探儿变成信息员,懒汉走进了苹果园。”

严洼村的“别样风景”

走进位于严洼村西南端的“知青大院”,坐西向东一排青瓦覆苔、红檐斑驳的五间鞍架式短檐房屋成为村里的一道别样风景。

1972年春季,兰化知识青年秦超英等10人来严洼插队锻炼。同年秋季,严洼大队组织群众修建知青大院,建成房屋11间,东面修灶房1间,现保存当年知识青年宿舍5间。

2019年,在拆危治乱行动中,当地政府坚持“拆治结合”,对知青大院进行修缮,建成农耕文化、党建史话、学习园地、忆苦思甜、激情岁月五个展室。

走进这里,只见房门上印着金色的毛主席语录,房间里分主题陈列着当年知识青年们学习、生活、劳动生产时的生活学习用品和劳动生产工具:竹席土炕、黄军帽、泛黄的书和笔记本、褪了色的瓷缸……

“知青大院是一个融村史、民俗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基地,是激情燃烧岁月的时代见证,是一处精神家园,更是严洼村一道弥足珍贵的风景。”杨刚介绍。

事实上,这样的“风景”在整个严洼村随处可见。

20世纪90年代曾在祁山乡政府工作过五年时间的杨瑞峰在文章中回忆:“连一条能骑自行车的路都没有,群众一年四季的主粮除了洋芋就是玉米面……”

如今的严洼村却是变了模样,平整的通村公路盘山而上,路两旁一片连一片的苹果园,在暖暖阳光中别有韵致。

走进村里,干净整洁的水泥硬化巷道上一溜排太阳能路灯,白墙灰瓦的靓丽农舍一座座错落有致,间杂一栋栋造型别致的洋气小楼,一派安然富足、欣欣向荣的景象。

“村子好看了,生活好了,村里面人气也越来越旺了。”66岁的郑粉团老人说起严洼村的变化,满脸尽是笑意。

在6月28日举行的群众文艺汇演中,张峰将村里的变化编成了快板《夸严洼》搬上了舞台:“严洼的广场真是大,直升飞机能落下;严洼的路灯真是亮,晚上和白天都一样……”

“严洼的面貌彻底变,美丽乡村赛桃源。”未来,严洼村仍将不断努力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实现农村美、产业强、农民富的目标……

新闻推荐

“黄金大道”开启落叶不扫模式 天水银杏文化节拉开大幕

本报讯【记者甄娜】秦州区青年北路的银杏树叶似乎在一夜间变成了金黄色,一阵风吹来,银杏树叶随风飘落,美不胜收。近年来,...

礼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礼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