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一院卒中团队:作战在“生死线”上的急先锋

天水晚报 2019-10-11 20:25 大字

本报讯【通讯员马国平】近日,市第一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成功救治一位老年男性“中风”患者,入院时全身瘫软、无法言语的患者经紧急救治后,重新站立起来,语言及肢体力量完全恢复,没有任何后遗症。

据了解,患者发病当天,正在礼县盐官镇祁山村主持婚礼,在现场,患者突然说不出话来,眼看着右侧肢体就不能动弹了,跌倒的一瞬间虽被新郎官及时扶住,但患者仍像一滩泥一样瘫软了,接着嘴也歪了、闭不上,最后连话也说不出来了。周围的人慌忙叫来村医李大夫。“老人得了中风,快送市一院,那里有周边最好的脑卒中中心!”李大夫说。一小时后患者被送到了市一院急诊科,接诊医生即刻为其行脑部CT,排除出血后,考虑脑血栓,卒中绿色通道值班医生立刻为患者进行静脉溶栓,并联系正在导管室做介入治疗的马国平主任:“刚收入发病一小时的老年患者,NIHSS评分10分,静脉溶栓已有10分钟,症状无明显好转,请指示!”“这台手术马上结束,如果家属同意立即行脑血管造影,条件允许立刻取栓!”遵照马国平的指示,20分钟后患者被送进导管室,脑血管造影显示患者左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经造影管给与患者溶栓药物阿替普酶5分钟后再次造影,显示患者闭塞血管再通。这时,奇迹出现了:患者的胳膊和腿能抬起来了,说话也清楚了。医疗团队立即为患者停用静脉溶栓药物,完成手术。术后第三天,患者又站了起来,语言及肢体力量完全恢复,没有任何后遗症。

这次成功救治不是个例。市一院卒中中心经过十年的协调改进,已建立起一支技术过硬、反应迅速的脑卒中急诊救治队伍。卒中中心自2015年成立以来,整合了包括神经内科、介入医学科、神经外科、急诊科、重症监护室、影像科、检验科、120急救等在内的多个重点学科,实现优势资源整合。便捷高效的卒中急诊患者诊疗“绿色通道”,确保患者入院就享有最快的分诊、评估、检查、血管内治疗等一系列流程完善的救护措施,保证患者从急诊入院评估至静脉溶栓治疗的实施过程在60分钟之内,在抢救大脑的“跑道”上争分夺秒。而溶栓以后桥接取栓,更是为大血管急性闭塞的治疗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该院卒中中心的建立,多学科力量的协作,血管支架取栓术在临床的良好应用,不仅挽救了生命,还有效避免了卒中残疾后遗症。中心自成立以来,已完成静脉溶栓200余例、急诊取栓10例、桥接5例,有效减少了卒中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

新闻推荐

随心而为 手有余香 北京随手公益天水站志愿者服务侧记

将爱心物资分发给孩子们这堆放在一起的书包,饱含着浓浓的爱意□本报记者王建华这可爱的孩子,眼神中满是惊喜,还有些许的...

礼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礼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