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芬芳 汉水情浓 “汉水流墨”秦理斌、王智斌书法作品展暨研讨会见闻

天水晚报 2019-04-30 15:24 大字

△秦理斌、王智斌书法作品展开幕式现场

△秦理斌作品

△市委常委、副市长刘骁在开幕式上发言

△市政协副主席王振宇在开幕式上发言

4月28日,“汉水流墨”秦理斌、王智斌书法作品展暨研讨会在市文化馆举行。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本次书法作品展邀请了市委常委、副市长刘骁,市政协副主席王振宇、苏定武,天水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汪聚应等领导嘉宾,及天水市文艺界的艺术家和书法爱好者200余人。

悠悠西汉水,浓浓翰墨情。发源于天水齐寿山的西汉水,是嘉陵江的支流,千百年来,这条河默默滋养着这片古老的土地。秦理斌、王智斌两位都是从西汉水走出来的书法家,他们深受秦文化和西汉水文化的滋养,在甘肃省书法界享有极高声誉。长期以来,两位书法家重视传统、追寻经典、孜孜以求、笔耕不辍,坚持从经典法帖中汲取营养,从生活中激发艺术灵感,形成了独特的书法语言和艺术风格,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了很深的造诣。两位艺术家的艺术才情得益于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生于斯长于斯,不仅是汉水文化的传承者,更被视为家乡的文化名片。他们特有的文化基因,经过长期的艺术积淀,以这种展出交流的方式,加深了与天水文化艺术的联系。

此次展出的140余件作品,就总体风格而言,秦理斌先生的书法风格追求平实简静、清新淡远、含蓄秀劲、雅逸雄健,力求藏魂魄于天然,纳灵秀于朴拙之中;王智斌先生的书法风格雄浑奔放、气势磅礴,跌宕起伏,恣肆纵横,圆劲流畅,潇洒俊逸,纯正中寓险奇,遒劲中含苍古,结构开张,浓淡有度,形态生动,意境悠远。

展览现场,慕名而来的天水市书法爱好者张亚东激动地告诉记者,很早就欣赏过秦理斌和王智斌先生的书法作品,很喜欢,今天两位书法家的展览竟然开在了自己家门口,所以一大早就来了。“在现场看到真实的作品十分震撼,可以用气势恢宏、大气磅礴来形容。可见二位书法家深厚的书法功底,和对书法艺术高超的驾驭能力。”

同为书法爱好者的李炜,在参观过程中一直啧啧称叹。他说:“本次展览涵盖内容十分广泛,行书、草书、隶书都有,可以供不同风格的书法爱好者们交流学习。这些作品对我自己练习书法很有启发,希望天水能够多举办这样的展览,让广大爱好者切磋交流,不断推动天水市书法水平的进步和发展。”

开幕式后,与会嘉宾和专家们参加了两位书法家的书法作品研讨会。会上,专家们对两位书法家的作品风貌进行了热烈讨论。

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邓炎喜说,参观完作品后感到很震撼,两位书法家的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开出新境,二位先生的书法内涵和艺术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才能呈现出这样好的气象;市文联副主席杨清汀在研讨会上说,本次展览充满了老天水感情的味道,反响很好。他提议,“办展览应该办导向性强、档次高的展览”。

本次参展的二位书法家作品风格不同,但文气相似,艺术成就突出,在全国范围内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此次来天水学习交流,也受到了天水市文学艺术界的大力支持。市文化馆馆长李靖在研讨会上说,本次展览对于推动天水市书画艺术的交流及时而亲切,期待更多天水本地的书法骨干们能够重视本次展览,多多参观交流。

秦理斌先生以“二王”书风著称,书法作品浑厚、圆润、饱满;王智斌先生以大草见长,对专业方面的深度钻研难能可贵,通过书法展览,不仅要弘扬天水的历史文化,还要推动天水和陇南两地的文化艺术交流。参会专家纷纷表示,本次书法作品展给人带来了新的启迪和思想,中华文化的流传也需要通过书法的书写来发扬光大。

秦理斌在研讨会上说,“能和王智斌先生在天水举办书法展,是这片土地赐予我们的福祉,倍感荣幸。”他说,本次展览名为“汉水流墨”,这个名称其实很大,富含深意,不为他们所能独享,也只是抛砖引玉。因为西汉水魅力无限,他们自幼深受熏陶浸染,对这片大地充满希望,饱含深情。“今天将多年学习创作的书法作品呈现给天水的父老乡亲,也是接受大家的检阅。”秦理斌说,此次自己参展的作品多为新作,风格以“二王”书风为主线,希望能将主线作品研究得更深更精,“书法创作的标准要在创作水平上与古人尽量拉平,要常比较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同时还要关注前沿的、当代的新思维,给自己以新的启示。”

王智斌在研讨会说:“要守住经典,关注高人,从自然中找到道理,树立整体的思路。”王智斌表示,他的书法创作以黄庭坚作品为主,怀素、张旭的作品也是他学习的重点,但学习古人的同时怎样融入自己的东西,是很有难度的,这就需要进行字形上的改造、字体线条要华丽,形成艺术的东西,这一点上,他还在学习的路上,还需再努力。守住传统、守住经典,再有所发展的过程,才是书法要走的路,“今后我的创作重点还是草书,再多的感受和学习都是为草书创作而服务。”

本次展览内容和形式都很丰富,既有大字、又有小楷,小楷有大志向,大字之中见精微。两位书法家在“五一”节前推出展览,为天水市市民带来了节日的文化大餐。

△秦理斌作品

△秦理斌(左)王智斌(右)在开幕式上

贺 信

◎评秦理斌书法

书法造诣之精深与其品德高风亮节之气度甚为契合。

——纪光明

通过几十年的修为,达到了书人合一。所以其书作中的正大气象是他心灵深处的情性流露,而不是做作出来的。

——刘云鹏

先生人如其书,率真、沉静,极具涵养,一直奉行贵和尚中、中和为美的思想,始终坚持在和谐与统一中营造出人品与书品的最高意境。正是这种广泛的包容性,使他在艺术道路上形成了真正的自我。

——飞舟 刘伟

这种始终如一的内在的安逸、内在的宁静、技法规范的完整一致,使得他取势的冲突、技法的冲突、情感的冲突、价值观念的冲突以及文化倾向的冲突等因素显得晦涩而隐蔽,这也显现了他内心那份单纯和执着。

——鲁明军

经过风雨的侵凌和时光的冲刷,那些炫赫一时而材质低劣的建筑很快就轰然倒塌了,而那些面目古旧但材质过硬的建筑,却依然屹立在大地之上。当然,那些材料一流、建造坚固而造型又新颖别致的建筑,将是真正留存人间的精品。——张克锋

◎评王智斌书法

写得好,很大气。字法、章法都不错,多中锋用笔,作品有张力。

——沈 鹏

书法功底好,有黄山谷草书之遗韵。

——尉天池

有胆识,放得开,下笔坚定,出手不凡,字如其人。

——吴善章

草书贵在流而畅。观其作品流畅飘逸,布局变化连贯自然。若胸怀大志,必成大器。

——旭 宇

有黄庭坚线条的优美,王铎结体的奇异,没有悟性和几十年功夫是难能达到如此境界的。

——李刚田

艺术感觉好、线条质量高,有修养,对山谷草书研究如此颇深。

——郭子绪

在甘肃,王智斌以大草闻名。人称他为“王大草”。综观智斌近年来的作品,变化主要表现在几方面:坚持中锋用笔的原则,以圆融、婉转,富有张力和立体感的线条构筑书法的空间,借此凸现笔墨的内在之力;删繁就简,简化字体造型的结构,使作品形式力显单纯、简洁之特征;注重并强化线条与结字的疏密与聚散,在用笔与结构的单纯与凝练中营造一种节奏,从而增强作品的丰富性。

——马 啸

尊敬的秦理斌、王智斌先生:

欣闻二位先生的书法展《汉水流墨》在天水市文化馆隆重开幕,这是甘肃书法界的一件大喜事,更是陇南书坛的一件盛事,在此,陇南市书法家协会向展览表示热烈祝贺!

陇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民风淳朴,风光秀丽。境内伏羲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交相辉映,民俗文化、绿色文化、红色文化五彩缤纷!历史上不仅有名垂书法史的汉代文学家赵壹,也有汉代三大隶书经典《西狭颂》摩崖。陇南既含南国之灵秀,又具北国之雄奇,成就了陇南书坛人才辈出、俊秀云集、佳作不断的翰墨气象。出生陇南礼县的二位,就是当代陇南籍书法家的杰出代表。您们坚守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四十多年,辛勤耕耘,创作了无数讴歌时代和人民的书法精品,为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此次二位先生的展览,为大家带来一道丰美的艺术大餐,也必将对甘肃当代书法创作的繁荣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衷心祝愿展览取得圆满成功!

陇南市书法家协会

△王智斌作品

△嘉宾进入展厅观展

名 家 点 评

△秦理斌、王智斌书法作品研讨会现场

△王智斌作品

新闻推荐

相约礼县“赏花海?乡村游?树新风?助脱贫”活动举行

活动开幕式现场。孩子们在苹果园内进行以苹果花为主题的绘画创作。身着汉服的女孩在苹果园内进行古筝表演。本报记者李董...

礼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礼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