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三个月抢救性发掘三座古墓
本报讯【记者余碧波】9月20日,记者在市博物馆文物考古研究所采访得知,从今年6月份到9月份,研究所共抢救性发掘了晚唐至五代时期、北宋中晚期、东汉时期三座古代墓葬。
8月24日,市博物馆接到秦州区文化局负责人上报,在秦州区中梁镇机场迁置房建设工地发现一座古代墓葬。随后,博物馆派文物考古研究所专业人员王太职、裴建陇、陈东东前去勘查并予以清理。
当3人来到现场后发现,该墓葬位于中梁镇芦家湾南侧约800米处,专业人员起初发现时墓葬顶部已被挖开,北侧墓壁被破坏。顶部呈穹隆状,侧面平砖砌成,四角为斜砖。清理完后,发现墓室呈方形,南北向,墓门高大,有台阶甬道。墓室正中放置棺床,以砖砌成须弥座。四壁出现简单的仿木建筑结构以及家具陈设,如斗拱、桌椅等。棺床上发现两具人骨,应为男女合葬。出土了一些青铜棺饰件、开元通宝钱币和两件小瓷盏等随葬品。从墓葬形制、出土器物以及扰乱的人骨等各种迹象判断,此墓在古代已经被盗扰。此墓葬年代应该在晚唐至五代时期。
“我们到达现场后发现,墓葬顶层的砖在施工过程中被破坏,墓内淤泥很多,在进行清理的过程中,发现墓葬越清理越大、越清理越深。由于工程量较大,加上期间又下雨,经过两个星期才完成清理工作。”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裴建陇说。
据了解,天水市发现的唐墓数量不少,但绝大多数没有科学发掘或清理,资料比较匮乏。此墓的发现提供了晚唐至五代时期的考古资料,对研究当地古代历史、建筑、家居等方面很有意义。
“因为墓室没有墓志铭,而且曾经被盗过,所以没办法判断墓主人的身份,但从其墓室的大小及装饰来看,墓主人家室比较富有。”考古研究所副主任王太职说。
7月20日,研究所得知秦岭镇所辖麻山头村附近发现疑似被盗古墓葬一座。麻山头村位于秦岭镇南部山区,与礼县红河乡接壤,地处偏远,且道路情况较为复杂,墓葬位于麻山头村南约一公里处的山坡地带,发现时已被盗掘,但墓室结构保存完好。通过清理发现,判断大致年代为宋代。该墓葬为八角形单室仿木构建筑砖墓,坐北朝南,由墓道、甬道和墓室组成。为尽量减少对耕地的破坏,未对墓道进行发掘清理。甬道平面为长方形,两壁及弧形劵顶为砖砌,高约130cm,长约70cm,宽约66cm。墓门处用残砖成“人”字形垒砌。墓室为八角形,最大直径250cm,高270cm,除墓门所在面外,其余七个面均有色彩丰富的彩绘和雕砖仿木构建,保存情况良好。墓室墓门上方有一处盗洞,直径约40cm,墓室内残存棺木和人骨被严重扰乱,未发现遗物。通过对墓葬形制和彩绘内容的分析推断,该墓葬属于北宋中晚期。在完成信息采集和测绘后,对该墓葬进行原址回填。
6月20日下午,考古研究所得知秦州区玉泉镇王家磨村西北发现古墓,初步认定是东汉墓葬。从开挖剖面和周围陶片观察,墓葬开口位于近现代扰土层下,打破了史前文化层和生土。散落陶片中包含仰韶文化红陶、齐家文化陶鬲残片和汉代灰陶片等。
此墓葬为一座单室砖墓,有斜坡墓道,南北向,方向约190°。墓道位于墓室南侧,延伸至现代路基以下,长度不清。墓道与墓室之间以甬道相连,甬道应为砖券顶,底部也以青砖砌成,长度1.15米。墓室呈长方形,南北长4.2米,东西宽2米。砖券顶,高度不清,残余部分最高处2.5米。墓室北侧加砌一层砖,做为棺床,棺床之上放置墓主人。棺椁及人骨腐朽极甚,葬式及墓主性别无法判断。墓室南侧及棺床东侧随葬器形较大的陶器和青铜器,棺床中部和西部随葬器形较小的铜镜、铜钱等。
随葬品共33件,包括陶器、铜器、银器和石器四大类。陶器为大宗,共26件,分灰陶和釉陶两种。器形包括罐、盆、盘、灶、井、灯、奁等;铜器有3件,铜鍪和铜釜各一件。另外铜镜一枚,铜钱若干;银器有4件,手镯1只,指环3只;石器1件,为薄石片做成,器形似为环形。从墓葬形制以及出土器物判断,墓葬年代为东汉时期。其中绿釉壶和铜镜都具有东汉中晚期特征,与皂郊镇贾家寺汉墓时代相近。
此墓是近些年天水地区发现的规模较大的墓葬,随葬器物数量多,且器形较大,为研究汉代历史文化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
“我们抢救性发掘的这三座古墓,对研究天水市古代文化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王太职说。
中梁镇芦家湾发掘的古墓
玉泉镇王家磨村西北发掘的绿釉陶器(清洗后)
新闻推荐
本报礼县讯(通讯员党海文)礼县食品药品监管局近日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餐饮服务单位食用油食品安全专项治理。此次专项整治要求餐饮服务单位、企事业单位食堂、学校食堂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法》有...
礼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礼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