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扬·龙德得名缘由

亳州新报 2019-09-20 08:25 大字

◎张超凡宋卉整理

龙扬镇是1995年由杨店乡更名而来。在1992年的时候,当时的亳州市撤区并镇,析古城区为古城镇、立德乡、杨店乡三个乡镇,而杨店乡则是由原小杨店乡和龙德乡合并而成。合并后,名字中只有杨店,而隐去了龙德,许多人产生了说不尽的遗憾——原因很简单,这个传承千年的古集镇,怎么能在行政区划中没有一席之地呢?不仅龙德人不理解,杨店乡人心里也不是滋味啊。所以,在1995年乡改镇重新命名时,才有了“龙扬镇”这个响亮而充满朝气的名字。

龙扬,中华文明象征图腾的“龙”字放在前面,后面用飞扬之“扬”代替“杨树”之“杨”,象征着一条飞翔在天的龙,奋发昂扬。

龙扬的龙。来源于龙德寺和龙德集。

传说当年王莽篡位,刘姓宗族中刘秀起兵反抗,遭到了王莽追杀。为了打败王莽,刘秀一路上访贤招士,寻找能征惯战的武将。在龙德这块地方,访着了姚旗和马五,二人不仅武艺超群,而且胸怀抱负,拥戴刘姓为王,三人相见恨晚,歃血为盟,立志恢复汉室江山。当晚,刘秀酣醉,姚、马二人搀扶保护,涉沟而过——后来,此地因为姚旗、马五二人扶助新主,被命名为“扶主沟”——历代志书记载为“扶沟村”,以一村而载地方志书,突出了光武帝刘秀的恩宠。

刘秀登基坐帝,史称“光武中兴”。坐稳了江山的刘秀回想起当年被王莽一路追杀,谯县人一路相助相帮的恩情,在光武帝建武二年(公元57年),摆驾出洛阳,到谯县看望有情有义的谯县人民。

圣主隆恩,谯县人感激涕零,许多当时刘秀走过的地点,都沾了“皇恩”,五马沟、迷马殿、扳倒井、泗合寺、泰山庙、拖缰沟、歇马殿、上马台等一批“圣”地被重新命名。“扶沟村”的村民由族长召集共议:当年的姚旗、马五等人扶助新主,立下莫大功勋,我们只成了一个“扶沟村”,实在名不副实。新皇是真龙天子,不如建一座龙王庙,一来颂扬天子威名,二来也求龙王保佑一方风调雨顺,三来么,可以合祀本地的“中兴四将”。

于是,一座规模宏大的龙王庙就建成了。为颂天子之德,这座庙就命名为“龙德寺”——寓意为“龙有大德”。寺中立“透龙碑”一座,碑顶刻盘龙。碑高数尺,垫上三砖,跪在上面北望,能看见亳州城的小南门(此碑现存)。

到了唐朝,寺中突出一眼泉水,甘洌异常,四季汩汩不竭,加上唐宋两代崇尚道教,寺中驻有道士修炼。于是,寺名改为“龙泉院”。之后,这里成了一所综合性寺院,大殿除龙王之外,还供养着“佛爷、老君、孔子”等三教圣贤,显示龙德人胸怀宽大,合三教于一殿。在偏殿,还塑有姚旗、马五、岑彭、邓宇等“中兴四将”的金身,立有神主,香火不绝。

后来,龙德寺就起了一个不小的集市,远远超过了“扶沟村”的建制,十字长街,还有隅首。四街之头,有八座庙宇:西头玉皇庙、红山庙;南头人祖庙、插花庙;东头二郎庙、天神庙;北头奶奶庙、薛家阁,偏南还有一座十分灵异的火神庙。

可怜,这些庙宇还有杨店的古梅桥、妈祖庙、七贤寺、草庙等,都毁于战乱和“文化大革命”之中了。

讲述:薄前志朱景华张云献等

新闻推荐

杨店乡脱贫攻坚大排查

近日,杨店乡2019年脱贫攻坚大排查工作布置会在乡文化站三楼会议室召开。会上对全乡2019年脱贫攻坚“大排查”工作进行...

两当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两当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