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当:蜂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本报通讯员王永良
近年来,两当县立足实际,将中华蜂养殖作为全县农业特色产业的重点工作进行谋划和发展,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出台扶持政策,建立产业推进机制,2018年全县带动发展中蜂养殖5.6万箱,涵盖农户1580余户,全年加工销售蜂蜜400多吨,实现销售额3500万元。
优化产业布局。两当县出台了《关于两当县2018年脱贫攻坚中蜂养殖产业发展意见》,编制了《两当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初步形成了以“一县一业、两牌两路、两带两域”为重点,建成一纵一横的蜂产业发展格局,围绕中蜂产业发展,在太阳—云屏“百里绿色长廊”蜜源植物带上,种植春油菜、食葵、油葵、荞麦、藜麦等蜜源植物6万亩,创建200亩以上蜜源植物示范点12个。并引导建立以蜜源植物种植观赏、养蜂生产体验、蜂文化旅游观光为主题的蜂产业园,促进蜂产业与休闲观光、乡村旅游、健康养生、科普体验深度融合,不断延伸产业链条。
进行资金奖补。出台了《两当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奖补办法》,从2016年起将扶持蜂产业发展资金纳入财政预算,重点对中蜂、蜜源植物、土地流转进行奖补。具体标准为:对养殖中蜂的农户进行60-200元/群的补助,对当年种植冬油菜、春油菜、食葵、油葵、荞麦、藜麦及中药材类蜜源植物的农户进行60-100元/亩补助,对流转土地用于种植全县主推蜜源植物的农户,土地经营使用期限3年以上,且种植面积集中连片达到20-100亩的,每亩补助600元;100-200亩的,每亩补助900元;2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1200元。
注重技术培训。先后组织相关人员赴浙江等地参观考察学习先进技术,并聘请甘肃省蜂业技术推广总站2名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全县中蜂产业发展技术顾问,对养蜂户进行中蜂过箱、蜂蜜生产、蜂病防治等关键技术培训,累计培训养蜂户1500人次。
转变产销模式。充分激发社会资源,鼓励多种生产发展模式,形成了“支部控股+群众参股+农户持股”“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小康互助组+农户”等形式的扶贫带动模式,把分散的养蜂农户、合作社有效组织起来,推动散户小户群众从自然人向合作社成员、企业股民、法人代表转变,推动小团体、小合作社向集团式合作联社转变,充分发挥强强联合作用,逐步形成了一批新型蜂产业经营主体。
加强品牌创建。通过两当县土产公司、两当县左家林场山野菜加工厂、两当县秦南有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建立了两当蜂产品与国际优质产品的质量对比体系、第三方质量评价体系、质量信号传递反馈机制、缺陷产品召回体系、产品可追溯体系,使蜂产业向“智慧农业”方向转变,两当“狼牙蜜”、“两当土蜂蜜”生态品牌逐渐形成,两当“狼牙蜜”品牌成功申报认证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并成为国家地理标识保护产品;“蜜相蜂”品牌深山土蜂蜜成功申报认证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蜂蜜低温发酵酒系列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鼓励企业加快新产品研发进程,每研发和加工出一批与蜂蜜紧密联结的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精深加工产品,并能对接市场的,每个产品给予5-10万元的专项奖补。
新闻推荐
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初选名单公示 两当县为全省唯一入选县
本报讯(记者王艳)近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公示了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初选名单,全国共有47个市县入选,陇南市两当县名列...
两当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两当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