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媒体看陇南】 陇之南的美丽蝶变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媒体采访团走进陇南

陇南日报 2018-12-06 01:01 大字

编者按:日前,省委宣传部组织中央、省属和市州媒体记者深入甘肃省市州、县区,开展甘肃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媒体大型集中采访活动,并在《甘肃日报》开设“壮阔陇原潮走进新时代”栏目。11月29日《甘肃日报》一版刊登题为《陇之南的美丽蝶变———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媒体采访团走进陇南》的报道,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反映了陇南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变化,今日本报全文转载此篇报道,敬请关注。

甘肃日报记者白德斌

十年前,从兰州到陇南市中心,开车整整需要8个小时,没有高速,没有火车,更没有飞机。

大山深处的陇南,曾经是全省最贫困的地方之一,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

今天,当再次走进陇南,一定会惊叹陇南翻天覆地的变化:畅通的高速公路、新建的陇南火车站、标准化的陇南机场、覆盖所有乡村的互联网,将陇南与世界紧紧相连。

脱贫之变,幸福新生

武都区坪垭藏族乡坪垭村农民宗海云,祖祖辈辈生活在高山,山高路远,信息闭塞,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

今年5月,宗海云一家4口搬到位于白龙江河谷的新居。新居是一栋两层小楼,客厅、卧室、卫生间、厨房一应俱全。从大山深处搬迁到现在的新村,一下子让她感觉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坪垭藏族乡是陇南市25个特困片区乡镇之一,自然环境恶劣,地质灾害频发,贫困程度深,就地扶贫开发成本高,实现脱贫难度大。

曾经在陇南,像坪垭村这样的山村随处可见。然而再贫穷,也要有梦想和追求;越是贫穷,越有求变的思路和动力。

从1986年开始,国家将陇南市6个县列为国家级贫困县进行扶持,开启了陇南扶贫开发历程。在30多年决战贫困的斗争中,陇南创新性地实施了“四个一”“六条路子”“三个集中”“电商扶贫”“片区扶贫”“三变改革”“公益性岗位”等扶贫措施……走出了一条具有陇南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

近年来,陇南市立足当地资源优势,把发展特色富民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稳定解决温饱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加快构建“4+2”产业扶贫体系,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和农村“三变”改革,稳步推进产业贷款及担保公司建设,全力打造农特产品品牌,持续增加群众收入。

目前,陇南已形成核桃、花椒、油橄榄、中药材、畜牧、茶叶、苹果、苗木等多元富民产业体系,全市农业特色产业规模达到1141万亩。2017年全市农牧特色产业产值达107亿元,人均特色产业收入2800元以上,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以上。

在扶贫开发中,陇南市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强力推进交通扶贫、片区扶贫,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加快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和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数据显示,仅2015年以来,陇南市共硬化通村道路1.2万多公里,完成易地扶贫搬迁6万多人,解决农村安全饮水100多万人,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多万户,贫困村动力电和有条件的行政村通畅工程实现了全覆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多年的扶贫开发,截至2017年,陇南市已有96个乡镇的239个村退出贫困村名单;今年9月,两当县实现贫困县“脱贫摘帽”目标,全市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3.4%……

由于成绩突出,陇南市荣获2015年中国消除贫困创新奖。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太平人寿扎根甘肃扶贫助学千方百计“拔穷根”

2008年,太平人寿在中央部署和集团统筹下,全面开启了甘肃省两当县脱贫攻坚的新常态,扶贫助学便是重点工作之一。十年来,太平人...

两当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两当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