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脱贫 坚持绿色发展

陇南日报 2018-10-30 01:02 大字

两当县城风貌

两当兵变纪念馆

两当县云屏三峡景区优美的自然风光

蜂农在蜂场检查蜂箱

两当竹林水库的漫山红叶

品牌名片

★森林覆盖率和林木绿化率分别达到74%和83.5%,均名列全省第一、全国前列

★有两当兵变红色文化景区和云屏三峡景区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有灵官峡白皮松和张家黑河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县

★全国园林县城

★全国绿化模范县

★中国绿色名县

★中国候鸟旅居县

★连续五年跻身“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榜”

“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创新发展思路,发挥后发优势,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近年来,两当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保持定力,不追求“带血的GDP”、“污染的GDP”,

坚定不移地走生态脱贫之路,让这片资源富饶的大地升腾起致富的希望。

乘风破浪,砥砺前行。

如今,两当奋力奔跑在绿色崛起的道路上,将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巨大的发展动力,绘就出一幅绝美的幸福两当绿色画卷。

美丽农家酒飘香

本报记者王芳

走进两当县云屏乡店子村“青酒坊”农家乐,一股浓郁的酒香味扑鼻而来,顺着酒香,来到酿酒坊,农家乐老板陈燕正忙着分装酒。

“我家的酒在旅游旺季根本不够卖。”陈燕告诉记者,很多游客不光在农家乐就餐时买酒喝,回家后还通过网络和电话购买。

“我们村自古以来就有酿酒的传统,大部分农户都传承了‘煮酒’手艺,而这个酒很受外地游客的喜爱。”陈燕告诉记者,随着游客对“明馏子”酒的认可和需求的增加,她就帮助店子村会“煮酒”手艺的农户开酒坊,自销不了的“明馏子”酒,她就定价收购到自家农家乐里,经过特色包装后统一销售,在她的帮助下,村里的贫困户收入逐年增长。

陈燕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座酿酒蒸笼用50公斤玉米、5公斤高粱、5公斤小麦,加上其他费用也就200元的成本,经过发酵、翻缸等工序约18天,就能蒸馏出20公斤酒,每公斤按均价30元算,能卖600元。

“仅卖‘明馏子’酒,一年就能收入十几万元。”陈燕笑着说。酒香醉人,服务亦醉人。

陈燕的农家乐也被评为市级明星“农家乐”,受到了旅游管理部门和远近游客的好评。

而为了更进一步丰富“农家乐”的文化内涵,旅游旺季时,陈燕还与村上“两当号子艺术社”达成协议,把“两当号子”作为一种“特色菜”列入菜谱中销售,一旦有游客需要,立马现场演唱,让游客在欣赏传统文化的同时,演唱者也能挣得一份收入。

与此同时,陈燕还把村上贫困户家中的剩余劳力招收进“农家乐”打工,增加他们的收入。目前,在陈燕农家乐和村上旅游合作社的带动下,店子村直接从事旅游服务业的专业户达17户、从业人数66人。

“现在政策越来越好,只要我们肯努力,生活会越来越有奔头。”陈燕说。

袁家沟:如画乡村迎远客

本报记者韩县银

农家小院干净整洁,文化广场设施齐备,水泥便道直达家家户户,还有那从春天一直开到秋天的各色鲜花,横穿村庄连出了一条条花巷,潺潺溪水流过坚固美观的河堤……好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袁家沟以前可不是这样的。”在河堤边上,几位老人带着孩子闲聊着,听到记者询问,纷纷打开了话匣子。

据介绍,两当县金洞乡袁家沟村位于县城东北部,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121户43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7户181人,贫困发生率为42.7%,是典型的贫困村。“那时候土房子、土路,一下雨就两脚泥,环境卫生也特别不好,整个村子都乱糟糟的。”村民李小明今年50岁,亲眼见证了村子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不住地感叹。

近年来,袁家沟村立足实际,在县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产业脱贫增收为主要抓手,强力推进土蜂、生态放养鸡养殖,中药材种植,乡村旅游四大产业,突出农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素质提升三大工程,加快了旅游扶贫示范村建设的步伐。

“一方面,我们积极向上争取‘一事一议’奖补、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完善配套了袁家沟村水、电、路、房以及文化广场、太阳能路灯等服务设施。另一方面,加大农业产业发展力度,通过村支部、党员的引领带动,袁家沟村食用菌种植,土蜂、生态放养鸡养殖等产业发展结构逐步形成。”金洞乡党委副书记王强珍介绍道。

与此同时,依托距离县城近、是百里绿色生态旅游长廊带和红色旅游线路上的重要节点等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袁家沟村积极鼓励引导贫困群众发展以休闲观光园、采摘园、农家乐、农家客栈等形式的第三产业,进一步拓宽贫困群众的致富道路,增加了村民的家庭经营性收入。

“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抢抓两当县被纳入全国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实施范围的有利机遇,积极组织实施了袁家沟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工程,既美化了村庄环境,又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提高了减灾能力,有力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王强珍说道。

而通过不懈努力,袁家沟村已于2015年退出贫困村。如今,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的旅游扶贫示范村———袁家沟村,每天都会迎来各方游客,袁家沟人的日子也越来越幸福。

陈家沟:乡村旅游再添新看点

本报记者王芳

清晨,薄雾笼山,傍晚,炊烟绕村;村头,古树苍翠,村尾,廊桥独卧,农家小院,欢笑阵阵。

这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就在两当县杨店镇灵官村陈家沟。

陈家沟,之前是杨店镇灵官村的一个贫困发生率达39%的特困社,村民纷纷外出务工,破旧的房屋、乱堆的柴草、泥泞的小道……让整个村子看不到一点儿的活力。

近年来,两当县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拉开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序幕。陈家沟也借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实现了蜕变。

村子越来越美,如何立足村内资源,增加村民收入成了摆在全村人面前的一大难题。

陈家沟距县城15公里,在著名的灵官峡内,周围是亚洲面积最大的野生白皮松原生区,离张果老登真洞仅几步之遥,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陈家沟人把目光转向家乡的青山绿水,致力发展乡村旅游。

要发展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相关旅游配套设施必须健全。一路走来,记者看到陈家沟村内新建的道教文化广场、游客接待中心、生态停车场、观景台、观景步道及3公里的旅游环线路,将这个山沟打造得格外迷人。

而在基础设施建设趋于完备的同时,乡、村两级又着眼于实现立体发展的富民格局,引入金美新农林有限公司,壮大灵官东山家庭农场,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富民机制,实现助农增收的良好态势。

“一方面,我们依托引入的金美新农林公司以每亩每年500元价格流转农户土地500余亩建成樱花栽培观光基地,返聘土地承包人在基地务工。”杨店镇镇长朱晓凯说,“另一方面,抢抓陈家沟旅游扶贫政策机遇,村集体以修建的果老文化广场、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等基础设施和资源入股,农户以土地、房屋、院落等资产入股,公司负责游客引入、改造包装、宣传管理和农产品加工销售,带动陈家沟农户发展农家客栈、农家乐、农产品销售等旅游附属产业服务,所得利润,村集体、企业、农户按比例分红,推进产业扶贫。”

“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农户真正融入产业发展之中,进一步丰富陈家沟乡村旅游的内涵。”朱晓凯说。

如今,陈家沟逐步点亮了生态立村、旅游兴村这两盏“明灯”,村庄越来越美,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新闻推荐

杨店乡节前安全生产检查

中秋、国庆两节将至,为了全乡人民能够过上一个安全祥和的节日,杨店乡积极部署安全生产大检查。全乡积极开展安全生产隐...

两当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两当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