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两当王羲之家谱:《王氏族谱》中嵌入的文化源码

兰州晨报 2018-01-10 02:07 大字

王羲之家谱发现地金洞乡太阳工作站国家二级文物王羲之家谱书圣王羲之的名字赫然在列

两当王羲之家谱——《王氏族谱》始于周朝,下至明代,对一至四十五世王氏各族谱系进行了系统的归纳编辑,族谱中收录了南宋理学家朱熹所作的序,是目前《王氏族谱》所有流行版本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部,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1 家中失火,发现国宝

这次来两当县之前,记者在一家门户网站看到了一则消息,陇南市两当县入选了2017中国候鸟旅居小城榜的“森林乐活十佳”。“森林乐活”这个词组让记者一头雾水,“森林”很好理解,两当县森林面积149万亩,森林覆盖率79.9%。植被覆盖率89%,这是一组多么傲骄的数据。

“乐活”呢?百度了一下,原来由音译LOHAS而来,是英语Lifestyles of HealthandSustainability的缩写,意为以“健康、快乐,环保、可持续”型态的生活理念。

原来如此!原乡梦、慢生活,在两当这样的山水小县,自然而然就会“乐活”起来,然而此次来两当,记者并未去周边的绿水青山徜徉,而是直接奔往位于城关镇东大街的两当县博物馆,在那里收藏着一套王羲之家谱——《王氏族谱》,它见证了一支族源来自琅琊王氏的王羲之后裔两百多年在两当的繁衍生息的历史。

在名为“书圣之源”的陈列柜前,记者见到了这套弥足珍贵的《王氏族谱》。讲解员说,《王氏家谱》是1991年在两当县北部的太阳乡(现为金洞乡太阳工作站)任家湾村店村组王文信家中发现的,二十多年前的一天,王文信家中不幸发生了一场火灾,在清理财物时他意外发现了王羲之的族谱。

大火过后,王文信及家人认真察看了族谱所记载的内容。虽然救火时浸湿了族谱、留下了水渍,在如此珍贵的史料上留下了遗憾,但却使《王氏族谱》重见天日,也揭开了王文信一族是王羲之后裔的身世之谜。

目前传世的王氏族谱共有五个版本,分别为江西九江市《德安锹溪家谱》、湖北《武昌族谱》、通山《茅田族谱》,还有《黄土家谱》、《港畔族谱》,而两当县发现的族谱为《德安锹溪家谱》,堪称王氏族谱之源,弥足珍贵。

两当《王氏族谱》一套共14册,总谱1册,分谱13册,为活字木印线装本,版本系南宋时修订刊印,由南宋朱熹作序,家谱所修时限上起周朝,下至清代,对一至四十五世王氏一脉各族系、分支进行了系统归纳编辑,详尽记述了王羲之后裔王献之、王凝之等族人兴衰、繁衍的过程,是目前《王氏族谱》中最具权威的一部,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填补了王氏家族一脉西迁甘肃的历史空白。

2 衣冠南渡,顺势崛起

两当的《王氏族谱》是清代顺治十四年(1657年)秋天,王氏后裔湖北通山县茅田一族九世孙王文俊主持修谱并刊印,为8开宣纸楷书版本,活字印刷线装本。在《王氏族谱》总谱的书页里专家还发现了书信一封。这封信可以推断,该族谱是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由湖北通山人王福利送至两当,接谱人为王福明,而从一场大火中发现这套家谱的王文信为王福明第六代孙。

国人一向认为家国一体,对家的“细胞分析”,可以弥补官修正史和方志的许多缺憾。

之前记者曾经向相关人士了解过谱牒方面的一些常识,他说,修一部家谱工程浩大,至少需要六七年的时间。其间不仅需要找到散落在各地的家族分支,而且要上溯到家族最早聚居的村落,这样才能根据祠堂、牌坊(楼)等历史印痕,把零散的脉络片段重新还原成一棵“大树”。

两当的《王氏族谱》的珍贵之处还在于它像一组全息的时光密码,从中我们趋近观察,在两晋南北朝最为显赫的家族——琅琊王氏。当时士族如林,比如吴郡陆氏、琅琊诸葛氏、陈郡谢氏等,无不是名满天下,人才辈出。陆氏有陆逊、陆抗、陆机、陆云等人才,诸葛氏有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等人,谢氏有谢安、谢玄、谢道韫、谢灵运等。但这些世家,在当时却都不是最著名的。绵延数百年,并在东晋时达到顶峰、天下独一无二的家族只有一家:琅琊王氏,纵使是曾有过“王谢”并称的谢家也难及其项背。

琅琊王氏的崛起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

西晋“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后国力大伤,北方被内迁的少数民族占据。无奈之下,朝廷和北方豪门、百姓们都举家迁往南方,寻求安身立命之所,史称“衣冠南渡”。

在这场大迁移中,琅琊王氏恰逢其会。王家这一代的王敦、王导兄弟当时正是西晋琅琊王司马睿的心腹智囊,他们看北方形势每况愈下,于是就建议司马睿将封国迁移到建康(今南京),并大力为司马睿笼络江南士族。本来因为晋灭吴之战对晋朝心怀怨恨的江南各族如陆氏、顾氏、张氏等在王导兄弟的引导下逐渐倒向司马睿,令他在江南打下了根基。西晋被异族覆灭后,大量世家迁往南方,王导趁机为司马睿笼络了大批士族贤才,并推举司马睿即位为帝,一手建立了东晋王朝。

3 “王与马,共天下”

等到风波落定,东晋建立之时,一手执导了这场大戏的王家兄弟之地位已经是无可动摇。朝堂上超过七成的官员都是王氏的族人和盟友,王氏此时权倾天下,一时无二。当时的民谣就直接唱道:“王与马,共天下”,王氏甚至排在了司马氏之前。

《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晋元帝会见大臣时,宰相王导来了,晋元帝甚至让王导与他一起坐龙椅,两人争执了很久。到了晋成帝的时候,王家的权势就更大了,晋成帝给王导手诏,用的都是“惶恐言”、“顿首”、“敬白”之类的敬语,“九五至尊”对手下大臣用这样的敬语,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

在琅邪王家,中国封建社会的家天下算是发展到了极致,什么是门阀,什么是家族,看看琅邪王氏就知道了。

虽然琅琊王氏族系庞大,各个分支升降不一,时而此支显贵,时而彼支荣达,这种错综复杂而又绵远久长的家族盛况,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二十四史》中记载,从东汉至明清1700多年间,琅琊王氏共培养出了以王吉、王导、王羲之、王元姬等人为代表的35个宰相、36个皇后、36个驸马和186位文人名士。

虽然王家正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势,但王家清楚,再显赫的权势也不可能长久,再富可敌国的财富最终也是过往云烟,只有熔融于血脉的文化因子,才是保证家族永远兴盛不绝的根本。于是王氏以诗书传家,汉代时就出过有名的经学大师,随着一代代的积累,自然形成了完善的宗族内教育体系,王氏子弟无不是精通六经、气度不凡的才子。

王羲之在世之时,其书法就已经被承认为举世之冠。他的几个儿子继承了他的书法艺术,“王氏凝之、操之、徽之、涣之四子书,与子敬书俱传,皆得家范,而体各不同。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焕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尤其是小儿子王献之,在继承父亲的基础上又继续发扬光大,其草书无与伦比,与父亲并称为“二王”。东晋以后,他们父子的书法就被尊为神品,到了唐朝,太宗李世民作为王羲之的铁杆粉丝,一手将王羲之推上了“书圣”的地位,从此成为天下学书之人的偶像。

以王羲之为标志,三百余年间,琅琊王氏书艺传承不断,人才辈出,极尽文采风流,成一蔚然壮观的文化景象。生活在齐梁的沈约曾赞叹说:“吾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自开辟以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也。”正是在这独一无二的家族中,才出现了王羲之这独一无二的人物。

文/图兰州晨报记者刘小雷

新闻推荐

兰渝铁路开通之际 两当县实施旅游优惠活动

本报讯(记者许成儿)为进一步提升全县旅游品牌形象,努力扩大两当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按照省市统一安排部署,两当县决定在9月20日至11月30日,对全县A级旅游景区、星级宾馆饭店面向广大游客实施旅游优惠...

两当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两当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