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花桥景致新 记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康县花桥村

甘肃日报 2019-10-04 02:16 大字

“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康县长坝镇花桥村一景。资料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陈多

康县长坝镇花桥村,一座有着“中国最美村镇”美誉的村落,依山傍水,鸟啾虫鸣,宛如世外桃源。

这里的山不高,但丰满秀丽;这里的河不宽,但风光旖旎。

村里,一条清澈的小溪顺流而下。水的两岸,是生机勃勃的绿色田野,修葺一新的农舍点缀其间,分外精致。行走在纵横交错的田埂上,一片片充满希望的沃野,在绚烂的九月里鲜香暗涌,沁人心脾。

近年来,花桥村从改善人居环境入手,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提升,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发展乡村旅游大产业,走上了一条富民兴村的康庄大道。

身处花桥村,视觉、听觉、嗅觉,无不经历着乡土自然气息的熏染。酒坊、豆腐坊、油坊、磨坊里的传统工艺,更是人们体验农家生活、追忆乡愁的好去处。

经过多年发展,花桥村还增添了许多现代化设施。村内不仅广电网络、WIFI全覆盖,还有汽车露营和房车营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纷至沓来。

如今,花桥村已成为集生态养生、田园风光、休闲度假、养老旅游、亲水游乐、乡土购物、民俗风情体验、农特产加工、农耕文化艺术传播等产业链于一体的国家4A级景区、乡村旅游示范村,群众的收入也“芝麻开花节节高”。

截至目前,花桥村已累计接待兰州、西安、成都、青岛、银川及周边地区游客82万多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00多万元,带动了本村及周边村社贫困户155户680人增收,达到了一村带一片、一片带全镇和就地城镇化的效果。

据花桥村党支部书记田仲虎介绍,村里已探索了乡村旅游三种运营带贫模式,包括“协会+企业+贫困户”“龙头企业+产业+贫困户”“支部+协会+贫困户”。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采取入股分红、流转土地、农户务工、开办小吃摊点、饮品摊点等形式,努力让旅游产业服务民生,不仅解决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又带动贫困户就地就业脱贫。

蒲袁清是菩提山庄的老板,一家6口人。以前,他主要靠种植核桃和花椒维持生计,一年下来总收入不到5000元。“乡村旅游发展起来后,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我盖了房子,办起了农家乐,日子越过越红火。”蒲袁清说。

蒲袁清幸福的生活,在如今的花桥村比比皆是。乡村旅游产业的兴起,带给这里的群众如画般的家园和大踏步的发展,村里的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57.5%下降到目前的2.59%。

新闻推荐

康县农民丰收节先声夺人 ——王坝镇田园综合体落成开园

本报康县讯记者郭彦英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喜庆时刻,在整县脱贫摘帽的关键时期,第二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9月1...

康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康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