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绿色发展的县域样本

陇南日报 2019-07-25 00:44 大字

本报记者张霞

1镇8村被国家有关部委评选为中国最美村镇,荣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多家中央媒体对美丽康县作了专题报道……

荣誉不断,掌声不断。

藏在深山的康县凭什么能交上如此优秀的发展答卷?

绿色发展: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打破城乡界限,坚持生态优先,用超前的理念,把全县作为生态旅游大景区来规划,“不砍树、不埋泉、不毁草、不挪石”,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同步,不断为生态环境保护做加法,将康县变成不要门票的大景区。

花最少的钱,建最有特色的美丽乡村。风干的柿子串起来变成了宣传标语;破瓦烂盆,经村里能人的手变成了村道旁的装饰品;四间废弃老屋被改造成了村史博物馆,向村民征集来的闲置农具、废弃老家电变成了见证时代的纪念品。

“从解放前到改革开放再到进入新世纪,从老屋走出,仿佛穿越时光的隧道。”来康县岸门口镇苏河村旅游的游客对村里别具一格的风情赞不绝口,而旅游业为苏河村每年带来经济收入60多万元。

近几年,康县绘制一张蓝图,推动城乡共同发展,不断推进道路、庭院、房屋、网络等基础设施和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县350个村中317个村从“脏乱差”变为“绿美净”的美丽乡村。

“村里现在有30多个垃圾箱,每天都会定时收垃圾。大家平时都特别注重村内卫生,自家周围的垃圾随手就清理了,美丽乡村要人人保护。”岸门口镇朱家沟村村民周艳艳说。

康县不断完善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实施21个乡镇350个村垃圾处理和41个村污水处理项目,完善新建乡村公共厕所1312座、垃圾屋1764座。采取“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大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全县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实现了全覆盖。

通过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环境管理,村民实现了从“要我爱护环境”到“我要爱护环境”转变,“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保护生态、治理环境、发展基础设施内外兼施,让美丽康县“表里如一”,处处是风景。

绿色产业:为农民增收,为青山增彩

青山绿水是康县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本钱,绿色发展让农民增收,也为青山增彩。

“大河有水小河满。我们只有将全县的蜂产业提升,公司才能快速发展。”康县鸿泰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刘鸿飞对记者说。

好环境,吸引来了好青年。康县鸿泰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由大学生与回乡青年创建而成。为了更好地发展蜂产业,刘鸿飞承包荒山荒坡,大量种植蜜源植物,为青山不断增彩。

随后,公司与全县200多户中蜂养殖户签订入股协议,为他们统一提供技术指导,严把质量关,(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朱晓燕入选2019年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

本报讯(记者马丽红)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最新发布公示,为造就一支高素质乡村教师队伍,加快推进乡村教育现代...

康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康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