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以全域旅游引领乡村振兴
本报通讯员冯丽蓉
入夏以来,翻开康县旅游地图,一个个景点尽显“热”度——
在花桥村,村史馆带你看新旧对比,菩提树下游客云集;
在桂花庄,山深林密溪流曲折,畅享“森”呼吸;
在朱家沟,了解红色文化、品尝特色美食,并在悠悠民宿中寻觅乡愁……
数据更具说服力。自4月29日2019乡村文化旅游美食节开幕至5月4日,仅仅6天时间,全县共接待游客22.3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858.9万元;其中“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县接待游客16.31万人次,同比增长129.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847.51万元,同比增长120.4%,写下全域旅游发展的精彩一笔。
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曾经康县“旅长游短”、季节性旅游的困局,正在“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建设小康美丽康县、打造全域旅游大景区”的总体思路下,一步步破解。全域兴旅,风帆正劲!
夏日的午后,经过一场阵雨洗礼的阳坝梅园沟国家4A级景区愈发绿意盎然。驻足在幽梦谷栈道上极目远眺,只见眼前群峰竞秀、层峦叠嶂,河水潺潺,清可照人,岸边的绿荡漾在水里,风姿万千。
“这里真的太美了!”在天鹅湖,笔者遇到了从兰州过来的游客张女士一家,他们正举着手机一边感叹,一边将美景定格。“在康县,你不需要寻找风景,睁开眼睛就是。”张女士笑着说。
正如张女士所说,这里,山雄、水秀、洞奇、林茂、茶香,森林覆盖率高达70%以上,处处呈现有山皆绿、有水皆清、四季花香、生机盎然的亮丽景象。
近年来,康县立足生态优势,做足山水文章,以“旅游+”为抓手,以全域旅游为主线,把康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和建设,在全县构建起了以三百里生态旅游风情线为主轴,以阳坝国家4A级生态旅游景区和花桥国家4A级乡村旅游景区为两翼,以康南自然生态游、康中休闲度假游和康北历史文化游为三大片区的“一轴两翼三片”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现在的康县,全县350个村,已建成花桥村、凤凰谷村、朱家沟村、何家庄村、桂花庄、珍爱茶山等美丽乡村317个,占全县总村数的90.6%。这些美丽乡村如点点繁星,散落于山水之间,熠熠生辉。
借势而发、乘势而上。康县立足独特的自然资源,在境内三百里国省县道公路沿线栽植竹子、银杏、杨柳、松柏等各类绿化树木,将公路沿线打造成了三百里生态旅游文化风情线,形成了南北贯通独具特色的绿色景观带,把317个美丽乡村串珠成链。
一幅围绕全域旅游的壮丽画卷,在康县大地铺展开来。
夏天的来临,意味着康县迎来了旅游旺季,各个美丽乡村也一天比一天热闹了起来。
“康县不仅空气清新、风景好,还能让儿子看看以前的老物件儿,体验乡愁。‘亲子游\’来康县就选对了,回去一定推荐亲戚朋友带孩子来这里。”在王坝镇大水沟村史馆,来自西安的王先生对康县旅游赞不绝口。
顺着王先生手指的方向环视一周,代表本村文化的服饰、手工艺品、纺车、铁犁、秤、簸箕、斗、鼎锅等生产生活用具以及唱书古抄本等文化留存都被一一收藏在此。
大水沟村村支书肖子春说:“时代变迁留下了许多属于这个村庄百姓的记忆和文化,这些老物件,承载着乡亲们浓浓的乡愁。自从村史馆建好后,不仅有本村村民时常来观看,也有许多游客专程前来参观。”
从2012年开始,康县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将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作为提升美丽乡村文化内涵的有力抓手,通过村史馆建设传承和保护村庄的历史文化,把村子生产、生活的历史展示给后代,让他们感受革命年代的艰辛和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教育他们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截至目前,康县从典故传说、奇特景观、名人贤士、传统技艺、地域优势、乡土特产等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入手,建成村史馆数量累计达57个。
如果“村”寓意着聚居,那么“乡”这个字里一定带着些游子的忧愁,康县的美丽乡村就是这样一个既有城镇化的文明,又不失本土文化与乡愁的地方,为大家留住了一抹记忆。
“五一”假期,长坝镇花桥村迎来了旅游小高峰。一拨又一拨的游客纷至沓来,感受着这里的天蓝、水清和村美。“得益于‘美食节\’活动,游客格外多,都有点忙不过来了。”在农家乐“菩提山庄”里,老板许得花虽然忙碌不已,但笑得很开心。(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康县讯(通讯员杨义荣任志伟)今年以来,康县把拆危治乱攻坚行动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脱贫攻坚深度结合,特...
康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康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