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山水画卷更美丽 康县“拆危(违)治乱”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白 杨通讯员苟鹏泽
天蓝地绿村新,河水叮咚成韵,一路翠竹挺拔,游人络绎不绝。伴着轰隆隆的机械声,面带笑容挥洒着汗水的人们,在辛勤的劳作着……一座座破旧危房不见了,一个个崭新的文化广场,一幢幢漂亮的民居建成。
近十年来,康县坚持把开展农村“拆危治乱”提升行动作为改善人居环境、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咬定目标不放松,一年接着一年干,一级跟着一级干,一村比着一村干,举全县之力打响乡村“拆危治乱”行动清零战。截至4月底,全县已拆除危旧房4255座12766间,完成总拆除任务的85.6%;残垣断壁已拆除2312处9631.7米,完成总拆除任务的86.2%,全县拆危治乱行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明显成效。
摸清“牛皮癣”乱象
自农村拆危治乱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康县乡村两级干部全员参与,迅速行动,进村入户,进庭入院,各乡镇严格实行“属地属事”相结合、“包片包村”共负责的摸排办法,先后组织了三次大规模、全方位、无死角的摸底,对影响村容村貌的残垣断壁、存在安全隐患的危旧房以及乱搭乱建的棚屋圈舍进行全面清查,对外出无人户、继承权变更户、分家户、机械道路不通户等进行全面排摸。
经过深入细致的排摸,全县各乡镇共排查出危旧房存量4064户11039间200248平方米,残垣断壁存量1185处9300米。根据排摸出的危旧房存量底子,各乡镇及时建立了一户一档工作台账,列出整治清单,靠实了包抓责任。专项行动启动后,各乡镇立足实际,多措并举,坚持以“共产党员率先拆、公职家属率先拆、村社干部率先拆、公益性岗位率先拆、享受重建政策的率先拆”原则,有效破解了行动开展遇到的各种难题和阻力。
从“要我拆”到“我要拆”
在此次拆危治乱中,康县各乡镇通过干部群众动员会、座谈会和观摩会,并利用微信、微博、陇南乡村大数据等新媒体平台及各村微信群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大力营造了拆违治乱的良好氛围和工作环境,以此来扩大群众对拆违治乱行动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广大乡村干部对排摸出有危旧房屋的群众反复进行入户动员,了解其想法、困难和需求,想办法解决群众所急所盼,让群众打消思想顾虑,切实增强了群众主动投入拆违治乱的行动自觉,使危旧房拆除由“要我拆”转变为“我要拆”,最大限度赢得了群众的理解、支持与配合。
连日来,在康县望关镇贯上村,有拆除危旧房的、修建新房的,楼房平改坡的、庭院硬化的、植绿种花的……各家各户积极投身其中,忙得不亦乐乎。“去年底,村里通知我要将老房子拆了。老房子是祖上留下来的家业,要拆了,心里有点舍不得。”贾志刚说。但在村干部的耐心劝说下,贾志刚还是决定以大局为重,拆掉家里的老房子。在他的带动下,贯上村的绝大多数村民纷纷响应政府号召,拆掉旧屋,重建新房。目前,全镇各党支部牵头组建党员突击队54个,投入人力1304人次,共拆除危旧房257户632间总面积12640平方米。
长效机制绘就乡村美景
“主动配合拆危工作,对年久失修的房屋进行了拆除,既消除了安全隐患,也改善了村容村貌。”康县城关镇香子坝村群众王正明说:“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支持拆危行动,我们的家园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美丽。”
日前,在康县城关镇东沟村、香子坝村、咀台村,一座座危旧房屋在机械的轰鸣声中被陆续拆除,周边群众也自发参与其中,帮忙清理建筑垃圾,整治村庄环境。在拆危行动中,康县各乡镇坚持把“拆危治乱”和全域环境绿美净、美丽乡村建设、创建文明镇村等紧密结合,坚持“拆违”与“拆危”并重,按照“三拆三保三改两化”原则,抢抓国家农村危改、异地搬迁、城镇棚户区改造等政策机遇,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无法修缮的危旧房屋、违规违章建筑、乱修乱搭乱建等现象坚决拆除。做到拆治同步,治提同行,既狠抓环境整治,又注重保留乡愁。
同时,紧紧围绕“天蓝地绿水清,村美家洁院净”总体目标,建立全域环境绿美净工作机制,配强村级保洁队、镇区环卫队两支队伍,完善长效机制,强化资金保障,严格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大力开展“六争六评”“星级文明户”“美丽家庭”等各类创评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乡村文明新风的形成。通过“拆危治乱”环境整治和持续的美丽乡村建设,实现350个村1640个自然村美丽乡村全覆盖,为乡村康养旅游大产业的培育夯实基础。
新闻推荐
有“陇上江南”之称的陇南市是甘肃省唯一的茶叶产区。陇南市康县目前茶园面积近6万亩,茶叶是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康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康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