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奔小康】 康县:交通建设铺筑脱贫攻坚快车道

陇南日报 2019-04-04 01:56 大字

本报通讯员崔丽红

近期,笔者走进康县碾坝、长坝等乡镇,探访全县交通脱贫攻坚新进展,感受群众生活新变化。但见通村通社水泥路崭新宽阔,犹如一条条白色玉带,飘绕山间,穿越峡谷,横亘田间,通达千家万户。“产业跟着公路走,公路促进产业活,产业推动农民富”的发展理念正逐步得到印证。

打通农村公路“毛细血管”

在碾坝镇蹇后沟村,水泥路纵横交织,连着每户人家,进出便捷,条条通村路成为当地人眼中名副其实的致富路、产业路。

“现在和原来大不一样了!原来老百姓出行难,不知道外面什么样。现在老百姓出门就是水泥路,村里买车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原来村里农副产品运输难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文明乡村、美丽庭院焕发着幸福乡村的新气息。”蹇后沟村村支书蹇治勤细数着通村通社水泥路给村里带来的诸多变化。

在群山环绕的长坝镇大沟村,山腰上的羊肠小道与宽阔的通村硬化路形成了鲜明对比。

“以前我们去长坝镇赶个集要步行两公里到大路(县道)上才能坐上车,赶集主要靠步行,运东西也只能肩挑背扛。现如今家门口就能坐上车,遇上瓢子成熟的季节,在家门口就有上门收购瓢子的商贩,一天摘得好的人家要收入四五百元,真正是在家门口就把钱赚了。”说起路通带来的新变化,大沟村支书张军喜上眉梢,兴奋地跟笔者说:“现在路通了,村民家家买了摩托车,有小汽车、农用车的人家也不少,出行、运货方便多了,老板也愿意进村收购农作物和牲口,老百姓再也不怕商贩压价了。”

蹇家沟、大沟村的交通变化,只是康县加快交通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随着交通脱贫攻坚的不断推进,路网织密,越来越多的村子像大沟村、大庄村一样,从闭塞的环境中走了出来。

改造升级护航群众出行

乡村道路在高山深谷间蜿蜒盘旋,几十道拐多处是近180度的大转弯,一边是绿意盎然的陡坡,另一边是令人毛骨悚然的悬崖峭壁,最高处落差可达千米……这是笔者驱车驶入成康路毛垭山段看到的景象。

在曾多次发生车辆坠崖事故的成康路毛垭山段,如今,该路段路面得到了加宽、改造,外侧安装上了坚固结实的钢筋混凝土防撞护栏和钢波形护栏。

在康县境内,像毛垭山段这样存在安全隐患的路段随处可见。近年来,康县千方百计多渠道筹措资金,对县域内安全隐患较为严重的县道、乡道、村道实施了生命安全防护工程,不断提高农村公路安全通行保障能力,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越来越多群众走上了安全路、放心路。

路畅业兴助推脱贫致富

“路通自有财富来”。如今,安全畅通的农村公路已成为康县农村产业发展、农民脱贫增收的“助推器”———道路的通畅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商贩们上门收购农副产品;农村群众不再担心产品滞销,热情高涨大兴种植业、养殖业,发展旅游业。

平洛镇张坪村,由于土地肥沃,气候温润,这里种植的花椒、核桃品质不仅在大山片区,乃至全县都较为有名。“过去由于交通不便,种植的农特产品不能及时卖出去,尤其是花椒存放的时间长了就变色了,也卖不上好价钱。”一位坐在路边歇脚的大爷说。

在张坪村整洁宽阔的通村道路两旁,村民种植的成片花椒树,看起来格外惹眼。“俗话说,想要富先修路,水泥路通了,我家的花椒往出卖就不发愁了。”张阿姨高兴地说。

看到全县道路畅通后,村民种植农特产品和中药材收入不错,一直在广州打工的碾坝镇马家沟村村民李耿金放弃每月近万元的打工收入,回到家乡租了村里200多亩荒地,大力发展柴胡、贯叶连翘、猪苓、大黄等中药材种植。“目前,我种了近100亩柴胡,还成立了合作社,预计今年能收入56万元。”正在合作社忙碌的李耿金告诉笔者,“主要还是村社道路的硬化,运输方便了,不然我也不敢这么大规模地种植中药材。下一步,我们打算利用全村专业合作社的知名度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农家乐,让全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截至目前,康县21个乡镇和350个建制村均有沥青(水泥路)贯通。康县交通“大动脉”日渐形成,全县人民将穿越大山奔向远方,奔向幸福美好新生活。

新闻推荐

尽心履职惠民生 抢抓机遇促发展 访市人大代表、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局长陈俊

本报记者罗艳今年“两会”召开之际,记者采访了市人大代表、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局长陈俊,他与记者分享了多年来履职为民...

康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