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迷坝乡姚山村: 倾心帮扶出实效 村民踏上致富路
本报通讯员李虎
康县迷坝乡姚山村是一个甘陕交界处的偏僻山村,西汉水绕村而过。当地自然资源丰富,但因山大沟深发展受阻,到2013年底,全村400余户人家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67户261人,贫困发生率64%,脱贫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
近年来,姚山村经过康县县委组织部帮扶工作队的倾心帮扶,一座座香菇、天麻大棚拔地而起,中蜂养殖遍布农户的房前屋后,为群众脱贫增收带来了希望。
筑基固本,锻造脱贫攻坚“尖兵”
根深方能叶茂,本固才会枝荣。在帮扶工作中,康县县委组织部着力整合帮扶力量,挑选年轻优秀的党员干部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和村支部第一书记,将精准帮扶责任落实到村党支部和每名帮扶队员、村社干部身上。
以整村按期脱贫为目的,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驻村帮扶工作队积极与相关行业部门及村“两委”班子研究解决制约贫困村发展的短板,衔接精准安排项目,力促相关项目、资金落地见效。
“抽选党性强、业务精的年轻干部,让他们全脱产投身到脱贫攻坚任务落实中。通过常态化、全方位的检查指导、双向考核、督查问责和服务管理,让每个驻村帮扶工作队员肩上有担子、心有中责任,真正把帮扶责任、资金和项目落实到位。”康县县委组织部负责人说。
真帮实扶,让件件“小事”变实事
驻村帮扶工作队总是从群众反映强烈的“小事”做起,让群众期盼的件件“小事”变成实事、民心事。
驻村帮扶工作队通过对全村38户贫困户走访,与村“两委”成员和部分党员及群众座谈,协调扶贫办列项拓宽硬化姚山社到碌础社通社公路5公里,协调交通局挖通姚山村大庄到贫困户张海琦家3公里入户道路。为减少建设资金、节约成本,帮助在家贫困户增加收入,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两委”鼓励组织贫困户积极参与公路拓宽、硬化、绿化等工作。
与此同时,康县县委组织部协调争取市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示范点创建项目20万元,结合姚山村实际和产业发展现状,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以集体资金入股的方式投到迷坝乡农村“三变”改革食用菌产业孵化园和食用菌发展基地,建成占地10亩的食用菌发展基地,搭建钢架大棚16个,其中香菇大棚8个,天麻大棚8个。组织贫困户以劳力、资金、土地等方式入股,实现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农民富在产业链上”的发展道路。
姚山村林多地少,村民多以务工和种菌为业,为此,帮扶工作队及时协调,为村上争取了10万多元的土蜂养殖项目。以“姚山松花蜜”为品牌,为18户贫困户发
放中蜂180箱,并邀请中蜂养殖专家,对贫困户进行养殖技术培训。
加大培训,让村民有能力致富
扶贫与扶智结合,输血与造血并举。康县县委组织部按照“六个精准”要求,充分发挥驻村帮扶工作队的作用,着力解决缺技术、缺扎根致富项目的问题。
驻村帮扶工作队立足村情实际,组织带领村社干部前往成县、徽县、两当等地学习考察先进经验,以青壮年劳动力和“两后生”为重点,驻村帮扶工作队协调各类培训资源,采取订单培训、定向培训、按需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中蜂养殖、食用菌技术培训等。截至目前,共协调开展各类培训10多场次、培训贫困群众500多人次。
新闻推荐
为确保中秋节期间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有序,康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安排民警在辖区各个路口、大街小巷、旅游景点,向过往车...
康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康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