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康县:推动产村融合发展 探索生态脱贫之路

陇南日报 2017-10-12 01:41 大字

本报通讯员焦杨红康县针对山大沟深耕地少的劣势和绿水青山特产多的优势,改革农村工作方式方法,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产村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生态脱贫之路。“从4月初到现在,我们家的农家乐每天都有一两桌客人,收入大概有75000多元。”“花桥人家”的女主人杨明霞边给客人倒茶边告诉记者:“我们是家族式经营,可节省一部分成本,价格便宜,我姐夫的厨艺又很地道,我们家有5间客房9张床,随着天气慢慢变暖,游人逐渐增多,从3月中旬开始到现在,仅农家客栈收入就有25000多元。”仅今年端午小长假,康县长坝镇花桥村接待游客总量就突破20000人次,岸门口镇朱家沟节假日或周末也是游人如织,像花桥、朱家沟这样的旅游村康县就有69个。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72.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76亿元。康县依托美丽乡村和三百里生态旅游文化风情线,建成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3A级旅游村景区,1个镇3个村评选为中国最美村镇,2个村评选为甘肃十大美丽乡村,今年又把白云山森林公园公路打造成了三百里文化旅游风情线上的一个新的升级版和县城“后花园”。同时,康县还实施了“十村百户千床”示范工程,发展农家乐和农家客栈317户、乡村宾馆7家;并且大力培育了一批乡村旅游新景点,探索完善了花桥、大水沟、凤凰谷“政府引导+公司运营+协会管理+农户联动”“协会+农家客栈+农户”“支部+双联单位+公司+农户”等旅游扶贫模式,全县从事乡村旅游贫困户5176户,占建档立卡贫困户7624户的67.9%,有效带动了贫困群众的增收致富。“我们村有耕地2300多亩,茶园1200多亩。全村经济收入主要以茶叶、天麻种植和劳务输出为主,去年我们村每家的天麻收入有10000多元,一些种植大户一年能卖60000多元,再加上茶叶和劳务收入,我们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6000元。”阳坝镇五颗石村村支书李明华说。平洛镇团庄村村民靳淑梅告诉记者:“我们村是平洛镇的第二花椒大村,也是核桃大村。全村有花椒700多亩,核桃500多亩,户均收入达25000元左右;今年又开办了一家农家乐和农家客栈,村上网店运营的也不错。”康县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和“既要让村庄美丽、又要让产业发展”的理念,集中力量发展核桃、茶叶、花椒、食用菌等特色经济林99.96万亩,高接换优核桃树200多万株;依托生态工业园区,建成年产5万吨的核桃露生产线、50万公斤茶叶生产线,开发了一批特色鲜明、携带方便的旅游产品和手工艺品;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改革特色产业传统营销模式,积极实施电商扶贫,全县建成1个县级电商扶贫服务中心,21个乡镇电商扶贫服务站,69个村级电商扶贫服务点和5个网货供应平台,发展电商企业38家、物流快递20家,开办网店1180家(贫困村231家),带动6306户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新闻推荐

康县召开重点企业驾驶人员培训会

康县讯(通讯员雍志军)9月12日下午,康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召开了辖区物流、快递、驾校及幼儿园校车驾驶人员百日道路交通安全培训会。共60余人参加了培训会。培训要求,一是抓思想认识。各企业负责人要充...

康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康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