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砥砺奋进的五年·茶马古道行(五)】康县:让乡村文化“活”起来

陇南日报 2017-09-12 01:33 大字

康县平洛镇团庄村龙凤桥。本报记者肖红摄“北周前,平洛河谷以氐人为主,汉人极少。明洪武年间,尤氏老祖,因老家四川绵阳人多地少,无法生活,见此地水清土肥,向阳静爽,遂举家迁徙至此,结草庐,挖土窟,草草栖居……”本报记者肖红走进康县平洛镇团庄村,树荫下的一面墙上醒目地用文字记载着团庄村的村史。沿着乡村道路一直走到村口,龙凤桥在绿树清水间显得格外别致,结构巧妙,工艺精美,既是古代伸臂木梁桥建筑之典范,又是古北茶马古道必经之咽喉,现在依然保存完整,供行人歇息乘凉。“我们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仅注重村容村貌的改善,更要注重村上文化历史的追溯和保留。”团庄村村支书龙义平告诉记者,团庄村村史的编写都是经过大量历史资料的查询和老百姓的口口相传,才一点点撰写出来的。“村子不光要美丽,文化也很重要,不仅让村民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也让游客来游玩时,能够从村史和文化内涵上更加深层次的了解团庄村。”龙义平说。据了解,团庄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仅改善人居环境,还在建设过程中,增加了中国传统文化,修建文化墙、茶马古道浮雕、撰写木质对联,对农户房屋进行仿古打造,增加了美丽乡村的文化内涵,以龙凤桥、氐王墓、古城墙、明月山为依托,深度挖掘村落文化,着力打造全市乡村旅游新名片。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康县一些村居以村史文化为核心,正陆续建立起村史馆,展示旧时生产生活用具、村落发展历史、村里历代名人乡贤、特色传统手工技艺、道德模范、好人好事、村规民约和风土民俗等内容,让本村历史和文化熏陶后代。(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据了解,目前,康县已建成27个村史馆和家史馆,打造出了长坝花桥村史馆、望关楞上村史馆、白杨朱家沟村史馆、平洛团庄村史馆等10多个特色乡村记忆博物馆,为康县发展乡村旅游增添了新的文化内涵,提升了乡村文化旅游的品位。“说康县,赞康县,康北有个对对山,山高秀丽有奇观,木笼歌声传陇南……”走进康县迷坝乡十字村对对山,山势险峻,风光秀美。迷坝乡十字村村支书安俊龙告诉记者,对对山曾是陕甘川边区游击队总部根据地,著名的对对山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对对山的咸丰塔是康县古建筑文化的代表,还有根据对对山残留的碑林镌刻的《陕甘川游击总部对对山战斗碑记》,都呈现了康县深厚的旅游文化内涵和为传承文化而作出的努力。“对对山是我们康县最具历史文化代表的名山,我们将这里的文化挖掘并流传下来,为我们康县的旅游文化建设尽一份力。”安俊龙说。近年来,康县在“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建设生态美丽康县、打造整县生态旅游大景区”工作思路引领下,注重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将传统村落保护、特色文化传承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开发的“生动资源”,形成以地域文化与特色产业为重要支撑的文化旅游基调。“对对呀,山上呀,一呀么一朵花呀,九天呀,仙女呀,难比她……”最具康县民俗文化代表的木笼歌宛转悠扬地回荡在对对山间。

新闻推荐

无私奉献书写无悔人生 记康县国税局原副局长张双成

本报记者温正平通讯员杨石城2017年6月30日,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对康县国税局的每一位职工来说,这一天却让他们刻骨铭心。一个熟悉而可敬的人在病魔的摧残下,心脏停止了跳动,一首可歌可泣的人生乐章弦...

康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康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