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树变“看树” 陇南走出绿色致富路

陇南日报 2021-12-30 00:34 大字

(上接第一版)又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正式被列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名单,创建区域总面积66平方公里。

2019年,官鹅沟景区接待游客达105.6万人(次)。官鹅沟的村民靠着“好风景”开起了农家乐、建起了客栈、当起了导游、卖起了旅游纪念品,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植树播绿为陇南养出了好生态。目前,陇南已有大熊猫国家公园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9个,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10个,国家级湿地公园2个,国家森林乡村25个、省级森林城市3个、森林小镇8个。好生态换来“好钱景”,今年,全市游客接待量达到166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3亿元。

放下“斧头”握“锄头”

封山育林养“钱景”

20世纪50年代以来,白龙江流域大量采伐木材,支持国家建设,但40多年的采伐,让白龙江流域以南林线由海拔1000米上升到2000米以上。

痛定思痛,1998年9月,白龙江林区率先在全省停止了天然林采伐,开始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试点,大批“伐木工”变成了“护林员”。陇南更是把生态建设作为振兴陇南经济的“绿色出路”,确立了“潜力在山,希望在林”的发展思路。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绿色长廊大示范区建设等一系列生态建设重大工程的实施,让陇南森林面积逐年增加。“天保一期工程”期间,全市1013.7万亩森林得到了有效保护,林地面积净增了445万亩。

陇南岷江林业总场的副场长冉煜是位“林三代”,他的祖辈与父辈都是林场工人。1982年,冉煜从林校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了岷江林场,40年来,他见证了岷江林场从辉煌到沉寂再到崛起的艰辛历程。

据冉煜介绍,陇南岷江林业总场的职工已从“伐木工”变成了“护林员”,手中伐木的“斧头”也变成了育树的“锄头”。岷江林业总场的职能从采伐木料变成为采种、育苗、植树造林、森林保护等,每年要育苗100多亩,500万株各类针叶苗木,为森林注入“新鲜血液”。

从1998年“天保工程”实施算起,20多年来,陇南岷江林业总场通过补种、补栽等措施,人工造林10万余亩,管护森林55万公顷,官鹅沟周边林场的林地面积不断递增。

42.78%森林覆盖率是陇南独有的“绿色存量”,更是今后持续为陇南经济发展提供动力的“绿色能量”。

“人均1亩苗、收入过万元!”苗木是徽县的绿色名片,油松、华山松、白皮松、侧柏、云杉等58个苗木品种畅销全国。目前,徽县育苗总面积达到20万亩,苗木总产值突破22亿元,为全县经济注入了绿色活力。

陇南还充分利用森林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以核桃树、花椒树、橄榄树为主的特色经济林面积达到769.58万亩,特色经济林产业已成为全市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播下绿色,靠山吃山,从“砍树”养家,到“种树”致富,陇南的绿色致富路越走越宽……

新闻推荐

徽县麻沿河镇:产业旺 菌农忙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杨丽萍和青青连日来,在徽县麻沿河镇四坪村和屈兰村羊肚菌种植基地里,一座座黑色的保温棚整齐排列...

徽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徽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