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菌棒撑开农民的“致富伞” 徽县麻沿河镇食用菌产业发展纪实
张德华
麻沿河镇位于陇南市徽县最北部,素有徽县北大门之称。境内山大沟深,高寒阴湿,年均气温不足10℃,无霜期仅162天,具有独特的小气候特征,是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食用菌生长的天然适生地,发展反季食用菌的条件得天独厚。
面对人多地少、气候冷凉、农业发展基础差、农民增收路子窄的现状,麻沿河镇立足自身独特的资源禀赋、气候条件和地理优势,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立的“一园(中心)一带八小镇”食用菌发展规划,因地制宜,确立建设“生态麻沿、菌菇之乡”发展思路,持续壮大食用菌产业,助推群众增收增产的支柱产业。
招大引强 加速产业发展
近年来,徽县麻沿河镇坚持招大引强,引进甘肃星悦徽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麻沿河镇熊北村田园综合体产业园,总占地面积约500亩,项目估算总投资2.4亿元,计划在2022年完成全部投资。产业园主要以食用菌生产基地为主体,配套珍稀品种休闲观光采摘园、食用菌菌包加工厂及出菇大棚、农产品电商平台等项目。现已完成食用菌生产基地、菌包加工厂和生活办公区域建设任务,建成第一期食用菌大棚24座,共计约20万棒菌棒。星悦徽公司从种菌培育、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产品储藏到产品包装全部按照即定标准操作,销往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成都、重庆等地,并远销海外,实现产销两旺。
思路创新引领菌菇种植
麻沿河镇将食用菌产业作为全镇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实施政策驱动、龙头企业带动,按照“小规模、大群体”发展连片种植的思路,带动全镇15个自然村食用菌种植。
通过支部引领合作社建菌棚,发展庭院种植新模式,重点吸纳两类监测户、脱贫户参与食用菌种植,减少种植户初期建棚所需的大量资金投入,让种植户轻装上阵。合作社架起了龙头企业与种植户之间的桥梁,把广大分散的种植户联系起来。星悦徽公司实行“统一建棚、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质量、统一收购、统一价格”的“六统”服务,从菌棚搭建开始便为种植户提供服务,从种植到采收各个环节进行详细记录,确保出现质量问题可以溯源查因,杜绝农残、化残超标现象。这些有力举措不仅确保了原材料产品质量,还大大降低了建菌棚、菌种等成本,有效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让种植户收入稳步增长。
“因菇制宜” 激活产业活力
围绕做优做强食用菌产业,麻沿河镇“因菇制宜”,根据不同食用菌品种的生长习性,采取不同的种植方式,以多样化的栽培模式助推食用菌产业“裂变发展”。通过不同的栽培方式,麻沿河镇确立发展木耳、平菇、香菇、滑子菇、羊肚菌等珍稀菌种多样化栽培,培植顺季、反季菌棒种植,种植户实现了从一年种植一季到一年种植两季,夏季种植反季品种平菇、木耳、香菇,冬季顺季种植羊肚菌等珍稀品种,填补了高温季节食用菌产品供应的市场空白。
完善机制促进农户增收
为强化兜底保障,麻沿河镇实行和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联结机制,实施定单生产,确保龙头企业有稳定的货源供应。公司通过合作社和种植户签订种植收购合同,实行保护价收购。当遇到市场波动、产品滞销时,公司以生产成本作为保护价,收购种植户产品,保障了种植户的利益。不仅如此,麻沿河镇还在资金上为农户排忧解难,紧跟产业奖补政策导向,建一个标准香菇棚奖补资金5000元、菌棒每棒奖补1元,有效扶持合作社、种植户建起食用菌大棚。
从基地化生产,再到小规模、大群体分散种植,建成集“育、产、销”为一体的食用菌产销产业链。如今,麻沿河镇走出了一条“示范带动、服务农户、共同增收、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带民增收致富之路。
新闻推荐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刘健“这是用我们甘肃陇南徽县优质豆子加工生产的,豆味很浓。”在第130届广交会乡村振兴特色产...
徽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徽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