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改变里的大文明” 透过农村“厕所革命”看陇南

陇南日报 2021-09-14 00:56 大字

本报记者 张美乐

秋日的暖阳,普照在陇南大地万物上,让林木染上金色。踏着徐徐秋风,随意步入一户庭院,映入眼帘的是干净卫生的厕所,洋气的瓷砖墙壁,洁白的陶瓷蹲位,没有一点异味。

小小厕所,方寸之间,既系着民生,又连着文明。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会提出,要“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持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

近年来,陇南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坚持好字当头、质量优先、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分类指导、稳步推进,实现了从建设户厕、管理户厕到改善人居环境和提升乡风文明的循序推进,取得了既让村庄美丽,更让群众幸福的良好成效。

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新(改)建169142户;3167个行政村全部建成卫生公厕,行政村卫生公厕覆盖率达到100%。全市农村环境卫生明显改善,群众生活品质进一步提升,农户对卫生改厕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从“要他改”到“他要改”

“以前家里用的旱厕,每到夏天臭气熏天,还会被蚊虫叮咬。看,现在我家厕所多干净……”说起自家厕所的变化,徽县伏家镇贺店村杨玉兰一脸满意的笑容。

“一个茅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冬天冷飕飕,夏天臭烘烘……”

这句顺口溜,曾经是陇南市农村旱厕的真实写照。

如今在陇南,像杨玉兰家这样,干净的冲水厕所取代了刺鼻的旱厕成为普遍现象,这也正是陇南农村“厕所革命”取得成效的缩影。

然而,改厕之初,老百姓积极性并不高。“建新厕所又要花不少钱。”“旱厕方便积肥,为什么要花钱改?”“祖祖辈辈的生活习惯哪能说改就改。”

“厕所革命”,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项民心工程。“把好事办好”,要让群众真正参与进来。

面对老百姓因循守旧,改厕意愿不强的问题,为推动“厕所革命”高效进行,尽快让群众受益,陇南市坚守工作重心不动摇,施政理念一以贯之,要求各乡镇各部门将这项民生工程办实办好,做到改一户、成一户。

特别是把农村“厕所革命”与疫情防控、“三下乡”科技宣传、乡村移风易俗等有机融合,通过召开院落会,编发微信、抖音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宣讲农村“厕所革命”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卫生厕所防疫和净污好处,推动群众思想观念由“要我改”转变为“我要改”。

“起初,推进改厕工作需要村干部上门入户宣传,当村民看到改厕的好处后,都主动要求改。”康县城关镇凤凰谷村支部书记史佐宏说。

“现在村里有了公厕,无论是在广场休闲的村民,还是路过咱村的人,都不用为上厕所发愁了。”成县小川镇村民杨海强说。

从“改面子”到“改里子”

地面墙面贴瓷砖,头上吊顶装浴霸,热水器、洗手池、淋浴花洒、冲水便池一样不少,迈进徽县栗川镇邢庄村袁国兴家,厕所干净而整洁。

“自从家里上木板下粪坑的土厕所升级成贴瓷砖的蹲坑冲水厕所后,干净无蝇还不臭,孩子们更喜欢回家了……”袁国兴压根儿也想不到,自己也能用上和城里人一样“洋气”的厕所。

在改厕过程中,陇南市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基本要求,引导群众自主选择改厕模式,充分保障群众参与权。

“对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的要求,全市认真制订了《陇南市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奖补标准、技术标准、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为高质量完成‘厕所革命’建设任务提供了政策遵循。”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赵亚军说。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铭记光辉历程 凝聚奋进力量 陇南市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综述

本报记者陈多一次次涤荡心灵的集中学习,一场场赓续精神的党史宣讲,一桩桩饱含深情的民生实事,一张张砥砺奋进的发展答卷…...

徽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徽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