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公路医生”护路忙

甘肃经济日报 2020-05-06 01:17 大字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通讯员韩智琼田苗

有那么一群人,身着橘红色的工作服,走在风里,行进在雨里,就像医生对病人一样细致专业,对新出现路面损坏、沉陷及路基松散进行基层换填处治,确保道路平整,他们就是道路养护工人。随着天气逐渐回暖,徽县公路段的“公路医生”对其辖养公路沿线路域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拉开了帷幕。

在国道316线江天路青河沿路段,路的一边是翠绿的山坡和潺潺流淌的河水,临山一面巉岩高耸,养护工人们正在熟练地进行沥青路面修补工作。在机械的轰鸣声中,滚烫的沥青散发着炽热的烟气,养护工人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把“畅、洁、舒、美”的路铺向四面八方。

国道316线江天路是天水到徽县的必经之路,2010年“5·12”实施灾后重建,通行10年的江天路由于路面常年承受着较重的负荷,病害严重,明显“体力不支”。徽县公路段于今年2月底对养护路段全线进行了“会诊”,并将发现的“病例”登记造册。复工复产后,刚刚成立不久的徽县公路段专业化沥青路面修补队抢抓时间节点,把该路段病害最严重的一段作为重点路段,首先进行集中处治和修补。

管养公路,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到管养好,非常不容易。在施工现场,养护工人要进行下面层铺筑,沥青运输车辆、摊铺机、压路机在路上繁忙运转,工人们不停地挥动着手里的铁铲和扫帚,人机配合密切修补路面。摊铺机推着运输沥青混合料的大卡车缓慢向前移动,将混合料连续、均匀地摊撒在路上,排在其后的钢轮压路机和胶轮压路机“整装待发”,沥青铺洒完后他们便按照先轻后重的程序进行压实。钢轮压路机像擀面杖一样先将路面“擀”平整,胶轮压路机像揉面一样将路面揉挤紧实,再由钢轮压路机进行终压,就这样,交替配合碾压路面。下面层铺筑结束后,刷一层让下面层和上面层粘连的黏层油,再按工序摊铺上面层,最后等路面沥青冷却后,道路便恢复了“健康”。

吴新荣是徽县公路段分管养护的副段长,是名副其实的“女汉子”,至今已经工作26年,称得上是养护一线的“铿锵玫瑰”了。面对工作,她总有满满的能量,临近“五一”,出行量不断加大,她正带着队伍全力修补路面,为群众提供良好行车环境。

4月24日,两当至徽县,国道316线K2344+167处柏垭子隧道,安全员挥舞着手中的小绿旗和小红旗指挥车辆、疏导交通。隧道内,作业区半幅封闭,醒目的安全标志牌提醒着过往车辆注意安全。此次“手术”采取横纵结合方式对路面进行“开刀”。首先将破损路面用切割机切割为规则的几何状,用电镐破碎、挖除,找到渗水点,在渗水处开凿好横向排水沟,埋设L型槽钢后再用高强度混凝土恢复路面,这样横向处置就完成了。接下来,还要在路边切割纵向排水沟,将横向水引至纵向排水沟,排到隧道外的边沟里。最后,对出现裂缝的“伤疤”处用注浆液进行灌缝,“手术”才算是收尾。

正在现场跟班作业的赵鹏辉是段上的技术员,一家三代人都是公路人,作为一名“路三代”,他说:“虽然我只是一个小小的技术员,但干这份工作我觉得骄傲,只要把路养好,我就很踏实、很安心,我会继续将这份事业干下去,将父辈们的精神传承下去。”在陇南公路局这个大家庭里,像这样的“路二代”“路三代”还有很多,他们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他们热爱的事业和足下的这方土地。

驱车行驶在徽县平坦的公路上,看到橘色身影闪现在公路边、绿树下、草丛中……正是这样一群人,他们用勤劳的汗水守护着一条条公路、一座座桥隧。

新闻推荐

筑巢引凤涌春潮 徽县招商引资工作侧记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白杨通讯员贾寒峰时下,在金徽大地,随着各个项目有序科学复工复产,一幅幅热火朝天的建设画面,一处处...

徽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徽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