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奔小康】 “变”出来的好日子 徽县永宁镇推进“三变”改革促进产业扶贫工作纪实

陇南日报 2019-09-09 00:43 大字

以天顺、绿风苗木公司为代表的镇内企业、合作社为群众三年累计分红1382.7万元,仅2019年上半年分红金额就达306.3万元……这是徽县永宁镇党委政府通过推进“三变”改革,实施“123带动百千万”产业扶贫工程给当地父老乡亲交出的一份成绩单。

近年来,永宁镇以农村“三变”改革为统领,融合推进“123带动百千万”产业扶贫,盘活沉睡资源、激活生产要素、带动农民转型,加快形成了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村级发展壮大的“多赢”局面,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夯实了基础。

本报记者李文翠

农民腰包“鼓”起来

“2019年庙湾村众赢专业合作社分红大会现在开始!”随着合作社理事长李通的话音一落,早已准备好的38万元现金依次发放到入股群众的手里。像这样规模不小的产业分红大会在永宁镇已是不胜枚举,每一次分红的背后是群众融入产业发展后满满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近年来,永宁镇紧扣“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核心,围绕“让群众真正富起来”的目标,深度实施“123带动百千万”产业扶贫工程,全面落实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配股分红政策,通过吸引农户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劳务入股等形式,带领群众抱团发展、共同致富。同时,全面推行“党支部+”产业扶贫模式,调动各级党员干部的智慧和力量,领着群众学、陪着群众议、带着群众干,把群众紧紧凝聚在产业链上。还针对贫困户的实际困难精准施策,创新“责任田”托管制,把缺乏劳动力和种植技能的贫困户挂靠在党员身上,“一对一”帮助农户选择产业、帮助生产、协助销售,不让一个贫困户在脱贫致富的路上掉队。

镇党委书记华丽介绍,就产业分红这一项,近三年来共有1382.7万元装进了群众的“钱袋子”,这样的增收是实实在在,是群众欢迎的。

产业兴旺“火”起来

田地里是长势旺盛的庄稼,果园里是挂满枝头的瓜果,山坡上是集中连片的育苗基地……如今的永宁镇,处处是美丽的景致,处处是发展的希望。

为让产业扶贫的路子更广、效益更好,永宁镇根据立地条件、自然资源、产业基础,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业为主、多业并重,长中短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思路,并以培植发展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能人大户为着力点,以“合作社+大户带动”“支部+农户”“企业+农户”为带动模式,将农户特别是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参与务工、入股分红等灵活多样的形式纳入产业发展。苗木、中药材、辣椒、油菜、蔬菜种植、农产品加工等优势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目前,全镇已发展绿风、天顺苗木有限公司,金种子有限公司,众赢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具有典型带动性的企业和专合组织15个,培育出庙湾架豆种植、高山油菜、张沟中药材、唐庄大棚蔬菜、青山林下养殖、永街畜牧养殖、郭坪挂面等家喻户晓的优势特色产业,成为全镇产业发展的“领头雁”和群众增收的“香饽饽”。

乡村振兴“靓”起来

曾经的荒山变成了增收致富的苗木基地,闲置的田地长出了颗大粒圆的饱满庄稼……农民增收了、产业发展了,“三变”改革的蝶变效应更是激活了乡村的发展,让它由内而外靓丽起来。

永宁镇以苗木产业发展为主线,以实现全域旅游为目标,依托“一线两翼三片区”苗木基地,全力打造景观苗木花卉园及万亩美丽梯田生态观光旅游景区,并策划举办了“花满田园·相约永宁”乡村文化旅游节,为配合乡村文化旅游节,永宁镇充分挖掘当地文化特色,将传统农耕器具、老旧物件、传统手工艺搬上节会,让游客感受浓浓的乡愁。同时,将本土特产及特色饮食汇聚在节会中,带动农特产品销售,增加群众收入。

同时,结合全县“一清二改三清四化”专项行动,坚持拆改并举,植绿治乱的总体思路,整合危旧房改造和房屋美化亮化工程,大力开展农村革命和污水垃圾治理,以美丽新村带动文明乡风,实现了风景美、村庄美、产业美、心灵美的完美融合。

通过多年的努力,“三变”改革在永宁大地落地开花,结出累累果实、奏响丰收凯歌。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永宁徐徐展开。

新闻推荐

关于对赵卫东同志拟晋升一级巡视员公示的公告

现将拟晋升一级巡视员的赵卫东同志的有关情况予以公示,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监督。如发现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有影响...

徽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徽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