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第一镇 中国最美银杏村落
奔腾不息的嘉陵江流过两当后, 在甘肃徽县嘉陵镇两河口与源自甘肃礼县的西汉水汇合,过阳平关进入四川。自此,嘉陵江水量陡增,真正有了“大江”之形,嘉陵镇也因嘉陵江过境而得名,它也是嘉陵江沿线唯一一个以“嘉陵”命名的镇。在嘉陵镇,嘉陵江水孕育出了“中国最美银杏村落”。10月12日, 考察团来到嘉陵镇徽县银杏文化馆。馆前两株高约30米的银杏树,亭亭如盖,抬头望去,如同低空中飘浮着一朵朵黄云。
最美银杏村:撬动乡村旅游
徽县银杏文化馆所在的田河村海拔高700米,生态环境极好,适宜的气候为银杏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环境。 嘉陵镇党委书记徐永林说,距宝成铁路徽县火车站6公里的田河, 分布有153株千年古银杏树,从而形成罕见的古银杏树群,其中在徽县银杏文化馆前的两株银杏树,树龄在3000年以上。 据林业专家考证, 这里的古银杏树群为国内最大。
“受此影响,培育种植银杏树成为田河的传统, 也成为田河的一大产业。”2017年11月, 中国林学会授予田河村“中国最美银杏村落”荣誉称号。
2015年10月,央视《大秋收 秋实中国》直播节目相中田河,并以《徽县古银杏群落:金风黄蝶舞碧天》为题专题报道,令田河声名远播。
徽县银杏文化馆内, 坐落着徽县银杏博物馆。 博物馆图文并茂的介绍, 成为徽县人多年来遵循自然规律,利用银杏资源,开发培育银杏新品种,形成银杏产业链,撬动乡村旅游业,带动广大村民致富的缩影。以田河村为例, 培育银杏苗木1600亩,开办农家乐23家,去年接待游客4万人次,创旅游收入800万元。
月亮峡:抖落一段尘封历史
22万人口的徽县,去年财政收入居陇南第二位。个中缘由何在?旅游业成为有力支撑!
嘉陵江徽县段有一条至今没有名字的支流,支流所在即当地有名的月亮峡。12日上午,考察团离开田河村,驱车来到这里。支流入嘉陵江口段宽近30米, 清清的河水下长满青苔的河床石如在近前。 顺着河床向上行,分别有一、二、三滩之称。“二、三滩上面其实就是高山草甸, 上面没有人烟。”当地向导介绍。历史上,月亮峡是古蜀道的天堑要塞。至今,峡谷中还保留有三国时开凿的古栈道。史载:三国蜀相诸葛亮伐魏出祁山,两次经月亮峡栈道北上,并于此留下屯军扎营的黑水城遗址。 徽县境内的青泥古道为古蜀道中的一段,也是陕甘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
徽县的神奇,还在于两年前国家文物局的一次文物评定结果。2015年,国家文物局对当地数十个看似普通的“酒海”按文物标准评定,最终评定出历史上至北宋年间、下至民国的一、二、三级文物。其中的一级文物自然成为镇馆之宝。
收藏于徽县白酒博物馆的这批“酒海”,就是藏酒的窖库。 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1951年徽县酒厂建厂时,从当地一批酒作坊业主手中收得一批“酒海”。这种呈柜状的藏酒窖外壳系槐树木, 内胎系构树皮混合麻、动物血层层封裹。多年来,这批“酒海”在当地白酒生产中一度发挥作用。
江神庙:船帮历史“活化石”
嘉陵江从甘肃徽县流入陕西略阳后,海拔高度继续下降。 在略阳境全长86.7公里的嘉陵江,由北向南。
近些年来,略阳县整体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 旅游开发规模逐步扩大。今年前9个月,接待游客81.6万人次,将3.4亿元揽入怀中。让全国首条电气化铁路通过而成为新中国活态交通博物馆的略阳,走上嘉陵江旅游产业发展之路。
在略阳县城, 有一个被称为船帮会馆的江神庙。1981年夏秋之际,一连数天的大雨,使交汇于略阳县城的嘉陵江、玉带河、巴渡河的水位猛涨,在县城被淹的惨状中,唯有江神庙安然无恙。原来,该庙居高临下的地势帮了大忙。
考察团发现,江神庙的旅游价值体现其氐羌族建筑风格。 当地史学者介绍,历史上, 氐羌族生活在略阳及陕西一带,后迁徙于四川北川一带聚居。建于明代的江神庙呈现氐羌族建筑风格不足为奇。
江神庙展出的史料显示,历史上自宋以来, 略阳共发生大小水灾数百次,其中县城被淹达50次。而每每躲过被淹之灾的,唯有江神庙。因此,多少年来,江神庙成为走南闯北行船人的聚集处。在这里,他们听戏、喝茶、聊天、交友,或祭拜嘉陵江龙王。走过历史的江神庙,如今已成为当地船帮历史的“活化石”。
特约记者 李波 文/图
新闻推荐
陇南金种子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借力“三变”改革 做活土地文章
本报记者张美乐近日,记者走进陇南金种子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一排排建设规范标准的厂房首先映入眼帘,工人们正忙碌着手里...
徽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徽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