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新时代庆祝建党97周年征文 一个村庄的脉搏
□刘彦林
今年的端午节,我是在一个桃花源似的村庄里度过的。这个村就是王湾,位于徽县高桥乡东南部。
在徽成盆地的皱褶里,它翠绿如黛,向隅而栖。沿着水流的走向一路前行,村庄在视野里逐渐明晰:东边紧依青山的部分,是一块块杏黄色的麦田,待割的麦子享受着阳光疼惜的抚爱,接受着夏风亲切的问询;南面,在宽阔的榆白公路旁边,是一所由群众自发捐款、投工投劳修建的新学校,虽是节日放假,但从飘扬的那面红旗上,仍然可以读到文化知识、科技文明在山乡留下的痕迹;西边,是绿如绸缎绵延起伏的青山,如果攀上树林密集的山坡,站在三泉寺前俯视,村落的布局即刻尽显眼底,各家屋顶上的电视接收器和袅袅升腾的炊烟,让村庄立时鲜活起来;北面,是一块块土质肥沃的田地,没膝的作物是长势良好的玉米,它们占满了麦田与麦田之间的间隙,组合成了颜色搭配巧妙、形状随意而富有诗情画意的巨大壮锦。在这款朴素的壮锦上,纵横排列有序、高矮参差的建筑物,就是村民安居乐业的家园,不论是漂亮的楼房,还是四合院式的青砖瓦房,都传递着主人生活巨变的信息……
在王湾这个臂弯里,村庄与一条小河相邻,这条河,当仁不让地成了穿越村庄的一条静脉血管。听着河水节奏舒缓的流淌声,就感受到了这个村庄脉搏的律动,也能触摸到在目光无法抵达的地方,有一颗隐藏着的跳动着的心脏。
穿越村子的榆白公路上,每天清晨,村里的面包车载着村民去山外,顺便运去采挖的杜仲、天麻、五味子等药材,还要捎带上采摘的山珍野味,或者自家培育的木耳、核桃等农产品。回来的时候,兜里便鼓鼓囊囊的。除此之外,这里饲养的猪、牛、羊羔、鸡,也都通过这条交通枢纽运往山外,成了城里人青睐的土特产品。这些车辆,一趟一趟奔忙着,逐渐把各家各户带上了致富路。这样的一条乡村公路,为农村经济腾飞、群众生活改善、村容村貌改观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条路,不就是一根蜷曲在王湾臂弯里的动脉血管吗?
在这里,我找到了王湾村的一条静脉血管,还找到了一条驮运梦想与希望的动脉血管,不用说也得找到一颗与血管一脉相通,而且让血液奔流得强劲有力的心脏。
起初,我并不明白村庄的心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也弄不清心脏所处的位置。无意间,我走进了村委会,参观了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听了村人如数家珍的介绍。得知近几年,这里修建了党员活动室,修通了乡村公路,村民捐款22万元修建了教学楼,种植药材超过1000亩,修建了便民桥,硬化了碾麦场,家家通了电话,用上了自来水……在他们轻描淡写的介绍中,我听出了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原来,村委会就是王湾的心脏。在这颗心脏的带动下,村民的生活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此次寻访的农民作家白咏春,就是在这颗心脏的牵引带动下干出了一番事业。当日下午,我参观了白咏春家去年修的鱼池。在一块靠近河滩的玉米地中间,两个200多平方米的鱼池里,荡漾着从河中引来的清澈之水,饲料是自家种的白菜、卷心菜,就地取材,忙中偷闲喂养。让我钦佩的是,他还是村里的养羊专业户。在公路旁的圈舍里喂养着60多头小尾寒羊,每年有一笔不小的收入。不用说,从他的身上,我粗略地感受到了村子里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让我不敢再轻易小瞧这些生活在大山里的农民了。
的确,看似不起眼的村委会,在引导群众摆脱贫困、谋求幸福的过程中充当了指明灯,充当了助推器。有了这颗心脏强有力的跳动,在贫困线上徘徊的村民,才有能力顺利采撷到生活的幸福之花。
在王湾村,我感受到了安居乐业的群众在追寻幸福生活的过程中流露出的不胆怯、不放弃。这不仅是他们的信念,也是他们骨子里特有的气质。此时,我突然明白了:在自然条件并不优越的农村,如果拥有一颗跳动铿锵有力的心脏,那么群众就能抓住致富的良机,寻求到打开小康生活之门的钥匙!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剡文斌“前段时间刚给合作社插完秧苗,最近这几天又在除草,以后还要管护、收割,一年到头总有事情干,不需要再到处...
徽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徽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