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三代的“蜜语蜂情”

陇南日报 2018-06-12 06:08 大字

本报记者陈晓旭

近日,记者来到徽县榆树乡苟店村,这里位于榆树乡东部,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良好,放眼望去满目苍翠。

榆树乡乡长柏长青介绍说,榆树乡灌木繁多、花草密布,蜜源丰富,发展养蜂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榆树群众有着悠久的养蜂传统,2008年还被省农牧厅认定为“中华蜜蜂保护区”,而苟店村是榆树乡养蜂专业村。

“家里是从我爷爷开始养蜂的,后来我二叔也开始养蜂,到我已是第三代养蜂人了。”蜂农王源博笑着说。

“我爷爷年轻那会养蜂是老式的‘棒棒巢\’养法,棒棒巢养蜂产量低而且对蜂群损失大,后来,在县上养蜂站指导下都改成了活框饲养,2012年我尝试养了40多箱,2013年养了80多箱,产蜜量3000多斤,收入提升了3倍多。”王源博告诉记者:“从那以后,村上很多年轻人都开始养蜂。”

目前,苟店村全村共有6个合作社144户528人,有中蜂养殖户68户,蜂群6200余群,其中饲养100箱以上的养殖户有15家2100余箱,年收入达740余万元。

记者还得知,王源博二叔梁桂平从最早养蜂三四箱,发展到现在每年平均200多箱,成为苟店村的养蜂带头人。

“我们养殖蜜蜂那会,好蜂蜜藏在深山无人知晓,想要卖掉换钱特别难。”梁桂平感慨地说:“如今,蜂蜜还没产出就已经被电商订购,蜂农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

王源博的爷爷、二叔都是养蜂人,到了他这一代,家族的养蜂历史已经近一百年了。“蜜蜂养活了我们家三代人,给予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一切。”说起蜜蜂,王源博的内心充满感激。

“近几年养蜂效益不错,挣了些钱,在县城分期付款买了一套房子,还买了车,去年过完年和女朋友把婚也结了。”王源博笑呵呵地说。

对自家的蜂蜜,王源博非常有信心:“我们这里山清水秀,环境好,蜜源丰富,蜜蜂采的花蜜、花粉都是天然无污染的,蜂蜜品质十分优良。”

据了解,王源博2015年注册了“徽县源博中华蜜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现有蜂群960余箱,同时,通过网络帮助农户购置蜂箱等生产材料,还向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极大地带动了全村中蜂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

新闻推荐

甘肃刻石书法:智慧与文化创造的结晶

天水二妙石刻新修白水路记肃府本淳化阁帖西狭颂刻石书法即摩崖、石刻、碑碣墓志、塔幢刻经等所有石上题刻书法的总称。甘...

徽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徽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