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朱鹮在洋县被发现
秦岭一号朱鹮群体临时保护站。资料图片
朱鹮,在我国古代被称为朱鹭。曾有诗云:“翩翩兮朱鹭,来泛春塘栖绿树。羽毛如剪色如染,远飞欲下双翅敛。”这是唐代诗人张籍游历秦岭时,看见朱鹮身姿华彩后有感所写。
作为地球上古老的鸟类之一,朱鹮曾经分布广泛。在人类发展进入20世纪之后,随着人口膨胀、森林破坏、战争和狩猎,朱鹮相继在其主要分布国家消失。中国还有朱鹮吗?当时,整个世界将目光聚焦到了广袤的中国。
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还有14个省份可以见到朱鹮。然而,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我们便没有了朱鹮的消息。1978年9月,国务院指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组成考察组,在中国境内寻觅朱鹮。此后,考察组在朱鹮曾经生活过的十多个省区广泛寻觅,行程5万公里,却一无所获。
1981年4月,考察组第三次来到陕西秦岭南麓的洋县。根据朱鹮活动的生态规律,考察组在县城周边、汉江平坝、丘陵地区细细寻觅,每到一个村,就借放电影的机会把朱鹮的幻灯片放给当地村民看,发动群众协助寻找,并承诺每提供一条有价值的线索就奖励100元。
一个多月过去了,仍无任何结果。尽管提供线索的村民络绎不绝,但考察组每每乘兴赶往核实,都从现场败兴而归。就在大家纷纷收拾行李准备向甘肃徽县转移时,一位纸坊乡村民来到考察组的营地报告说,他在金家河山上砍柴时,见过在幻灯片中看到的鸟。
于是,考察组来到了金家河,很幸运地听到了朱鹮的叫声,又惊喜地发现了朱鹮飞过的身影,苦寻三年的朱鹮终于被找到了。随后,考察组又来到与金家河地貌极其相似的姚家沟,经过一周的仔细寻找核实,正式向上级报告并对外公布,中国找到了“失踪17年”的朱鹮。在洋县已发现的7只野生朱鹮,被定名为“秦岭一号朱鹮群体”。
1981年5月,《中国陕西洋县野外发现7只朱鹮》成为轰动世界的新闻。陕西洋县发现了朱鹮!各大报社、通讯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出了这个触动世界生物科学界神经的特大喜讯。几乎一夜之间,洋县和朱鹮成为世界的话题,世界更把保护朱鹮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中国。
陕西省政府对朱鹮的发现非常重视,要求洋县政府下发了保护朱鹮的紧急通知,林业部门专门抽调4名同志成立了朱鹮保护观察小组,被派往姚家沟协助考察组保护朱鹮。他们住进离朱鹮巢穴不远的一间废弃青瓦房,成为姚家沟的第8户人家,还郑重地写了“秦岭一号朱鹮群体临时保护站”这个自拟的“名号”。
为保护野生朱鹮及其栖息地,洋县政府立即下发了布告,要求朱鹮营巢区大树一律严禁砍伐,其活动区域中的稻田一律不准施用化肥农药;在朱鹮栖息的大树周围不准打枪、放炮;对发现、保护朱鹮的有功人员给予表扬和奖励,对捕猎、毒杀者依法严惩。1986年,在国家林业部的支持下,省政府批准成立了陕西省朱鹮保护观察站,开始了有计划的保护和拯救工作。
2001年,省政府批准建立省级朱鹮自然保护区。2005年7月,国务院批准成立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一只鸟的名字命名国家级保护区,在中国还是第一次。朱鹮的分布已从陕西扩大到河南、浙江等地,已经基本摆脱了物种灭绝的危险。在朱鹮保护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我国不断加强朱鹮保护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支持日本、韩国重新建立人工饲养和野化放飞种群。中国对朱鹮保护的积极实践,积累了很多物种保护的宝贵经验,开辟了世界濒危物种成功保护的先河。 (执笔:余天娥)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肖红)近日,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常委、民革甘肃省委会主委霍卫平先后深入徽县、康县调研陇南市康养产业发展情...
徽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徽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