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徽县:贫困户变身股东分红利

甘肃经济日报 2018-01-16 09:48 大字

本报通讯员高琼

这几天,徽县水阳镇向阳农场合作社理事长向志军的手机总是响个不停,“很多农户打电话过来,想加入我们合作社。”

说多了,嗓子哑。向志军却仍然很开心,“前几天刚开完分红大会,2017年分红近六万元。大家看到了收益,都想加入,说明这个路子走得通!”

这个“路子”,是徽县水阳镇对“三变”改革的探索实践,由村党支部倡议,党员干部带头,群众积极参与,电子商务支撑,通过“村级持股、农户入股、贫困户入股配股”和股金分红的方式,着力破解农民“增收难”的问题,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设想成为现实。

按照这种模式,向阳农场高原露地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于2016年12月正式注册成立,30户农民成了股东,流转农户土地200余亩,以打造“高原露地无公害瓜菜”品牌为核心,以种植、收购、销售为重点,建成了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种植基地,2017年3月,又申报注册了“两铺垭西瓜”商标品牌,在引领产业发展的同时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能有这样的收益,多亏了合作社!”年近古稀的贫困户李世俊双手颤抖地拿着刚刚分到的6000多元钱,略显激动。记者了解到,本该是享清福的年纪,他却因儿子的腿部残疾,而不得不谋生计,年龄大了,无法外出务工,只能守着几亩薄田盼收成,孙子上高三了,花销也不小,家里经济比较拮据。这下可好了,合作社为每户贫困户配股1000元,平时还在合作社的种植基地里务工,股金分红加上劳务分红,这笔钱就是一场“及时雨”。当天,和李世俊一样,合作社的12户贫困户在现场总共拿到了30000余元的分红金。

村民白玉辉在自家地里种了七亩西瓜,七月初,正愁销路的他急得团团转,村子离县城远,卖西瓜成本又高,家里也没有多余劳力,这时,合作社负责人了解到情况后,决定对西瓜进行统一销售,白玉辉便成了合作社的受益群众之一。

“由于是第一年种植西瓜,没有经验,合作社提供了技术指导,这下又解决了销路,真是太好了!”提起合作社统一销售西瓜的事儿,白玉辉激动不已。

水莲村支部书记袁红告诉记者,农场以种植高原露地蔬菜为主,冬季便是农闲时,现将20个闲置育苗大棚全部出租给禾邦公司,用于种植高杆月季,实现了村集体年增收一万元,更重要的是,村里群众又可以在家门口务工了。

近年来,水阳镇积极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模式,紧抓全县实施“123带动百千万”产业扶贫工程的机遇,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苗木种植、花卉种植、瓜菜种植、畜禽养殖、电子商务等特色产业,开展合作社“横向抱团发展形成产业大联盟、纵向延伸到户确保户户有产业”的产业培育实践,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截至目前,全镇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72家,共计吸纳群众入股资金160万元,入社农户287户,其中28户贫困户以扶贫贷款入股57万余元。农民以土地入股苗木、西瓜、蔬菜和五谷杂粮种植2060亩,劳务入股410余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覆盖率达65%,入社贫困户年人均增收达到2100元。

“‘三变\’改革不断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分散的资金聚起来,农民的腰包鼓起来。有效破解了农村资源闲置、产业发展滞后、农民致富无门等难题,推动了农业转型升级,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真正让群众过上了‘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的生活,解决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谈起“三变”改革实施以来镇上的变化,水阳镇党委书记田国权感触颇深。

新闻推荐

长征过陇南,红二方面军在成县的红色传奇

讲述人张忠《成县史话》主编成县文史学者红二方面军主要领导成员成县烈士纪念碑张忠(左)、陈永康讲述红军往事文/图兰州晨报首席记者王文元(资料图片由记者翻拍)这是一段81年前的传奇往事,伴随一次...

徽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徽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