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防疫生产“两不误”

陇南日报 2021-11-09 00:42 大字

(上接第一版)

园区工作人员者燕告诉记者,疫情发生后,公司一边从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边抓紧抢收橄榄果,开榨橄榄油,并通过直播把橄榄油销售到全国各地。

11月3日,甘肃省3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治愈出院……

省卫健委公布“甘肃方剂”,明确在本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医药深度参与到新冠肺炎疫情预防、治疗和康复全过程,目前,全省确诊病例全部使用中医药治疗,中医药参与治疗率为100%,而在公布的“甘肃方剂”2个有效药方中黄芪、半夏作为主药位列其中,陇南作为黄芪的主产区,在武都、宕昌、西和、礼县等地分布广泛,尤以宕昌、武都所产黄芪品质最佳。

数据显示,目前,陇南市共建设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点60个,示范面积6.7万亩,带动发展中药材标准化种植50.6万亩;建成中药材原种繁育基地116亩,良种繁育基地8190亩,种苗生产基地22150亩。

眼下正进入武都区中药材采挖收获时节。日前,记者在武都区马营镇碌坝村看到中药材种植户贾玉科正趁着天气晴好,和家人一起采挖自家的中药材。

“今年中药材长势好,而且对疫情防控有很大的作用,所以价格也不错,比种农作物收益好得多。”贾玉科介绍,这批药材在经过加工晾晒后,将被发往四川、福建等地。

近年来,武都区按照“社企联建、基地示范、订单产销”的发展思路,立足全区产业布局和推进乡村振兴,全力推动全区中药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截至目前,武都区已累计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20.5万亩,培育中药材加工企业180家,中药材总产值达6000万元。

“自从我在网上得知黄芪是抗疫‘甘肃方剂’主药后,我们便在做好自身防疫工作的同时,抓紧时间安排复工复产。”武都区马营镇碌坝村中药材种植户陈文全说。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疫情期间,武都区还大力提倡网络直播卖货,在不接触的同时,借助网络平台“云吆喝”,通过线上推广、直播带货等方式,依托“云”资源带火本土农特产品销售,既带动了乡村、农户、商户、企业发展,也带“活”了乡村经济。

“理川镇的土鸡肉质特别好!”“何家堡的蔬菜就是新鲜!”

“南阳镇的土猪肉很可口,已经炖上排骨啦!”

……

在宕昌县各个居民小区微信群里,住户们第一时间收到了宕昌同城配送的食物,一时间,微信群里满屏的感谢。

在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宕昌县积极启动县域“内循环”模式,全县各个乡镇积极发力,各类农产品持续“出村进城”。

在宕昌县某超市的配送点,配送员郭高芳正拉着一车打包好的生活物资在居民小区给群众进行配送,“我们从早上8点开始送,送到晚上11点结束,一天送300单左右。”

抗击疫情,保民生就是保胜利。自启动县域“内循环”以来,宕昌县共有12个乡镇运送农产品进城,交易金额45.89万元,全力保障群众正常生活。

宕昌县“内循环”模式的启动,只是陇南市抗疫的一个缩影。

疫情发生后,陇南市积极启动市域“内循环”模式,全市各县区、各个乡镇都成了农特产品供应的“主战场”,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将一箱箱、一袋袋满载爱心的本土特色农产品,第一时间运送进城,及时补充到城区蔬菜保供中。

记者在陇南电商同城配送平台了解到,现阶段,陇南市各类防疫物资储备充足,生活物资供需平衡,物价总体平稳,全力保障群众正常生活。下一步,陇南市将继续采用“内循环+电商”模式,既保障防疫期间居家物资所需,又能解决本地农特产品销售难问题,确保疫情防控和保障生产“两手抓、两不误”。

新闻推荐

消防员指战员:持续奋战,筑牢防疫“安全墙”

本报记者罗艳凌晨钟声刚过,微弱的灯光下,宕昌县的消防队员们开始忙碌起来。在这场战“疫”中,宕昌县消防救援大队积极响应...

宕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宕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