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回南阳镇
赵铤
人的一生在一件事情上投入太多,的确可以带来一些成长,比如工作,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其他方面的损失,比如亲情。2019年1月3日,命运给了我一次踩刹车的机会,于是就有了一些空闲的时间做想做的事儿——我要回故乡看一看。
我的老家在微山湖里一个四面环水的小岛上,名叫南阳镇。从我家到南阳镇要走八公里旱路,再走几公里水路。不要小看这十几公里路,40年前走一趟极不容易,妈妈拉着小小的我,还要挎一篮白面馒头,走一走停一停,常常累得我哭。旱路结束就要乘坐小客船,待船行至南阳的公社码头,还要再走四五里地才能到家。
船到码头后,妈妈为了让我更有力气走路,总会在公社门口卖螺蛳的小摊上,花5分钱买一碟红皮五香大螺蛳,用一根两头尖的芦苇棒将厚厚的螺肉挑出来,放在醋里蘸一下再吃。如今回忆起来,那一口真是美味。
吃完螺蛳,再走几里路就到了姥姥家。刚到家门口,一大家人迎上来,激动地握手,抢着提东西。大人的寒喧是有节奏的,我却只喜欢挨着姥姥。姥姥早年劳作,导致视力不好,因此就会摸我的头,看我是否又长高了。
湖里人家总要养一些鸭鹅,最吸引我的就是看鹅蛋,因为鹅蛋和平时看到的鸡蛋比起来,个头太大了,看完以后,姥姥总会煮一个给我吃。因此,我那时觉得姥姥是天下最好的姥姥。
等吃完鹅蛋,我就不黏着姥姥了,和众表哥结伴一起去钓鱼。那时,微山湖里的鱼多得数不清。我们钓鱼不用鱼竿、鱼钩,就用一根缝衣线,拴上蚯蚓丢到水里,能看到鱼来抢着咬。看到某一条鱼最终抢到,拖着蚯蚓跑时,用手一提线,鱼就上来了。当然,这种钓法上来的多是小鱼,那时候钓鱼就是乐趣,湖里的人不缺鱼。
除了钓鱼,就是捉迷藏。在其他地方捉迷藏是藏在草垛里或者某个树林里,而在南阳捉迷藏,多是藏在苇垛里。芦苇是渔家的生产资料,也是生活用品,烧火做饭全靠它。每到秋天,家里力气大的就会去割芦苇,用的是一种巨型镰刀,大人拿在手里,抡一下就割倒一大片芦苇,被割断的芦苇被顺势放在了船上。看起来特别流畅,像是劳动者的舞蹈。
在老家,我最喜欢的是水,因为水清,无论多深总能见底。虽然小时候我在船上常常见水,但还是喜欢老家的湖水。在湖里,最干净的就算莲了。老家的湖里,莲叶、莲蓬就像山里的野花、野草一样多,平时打渔生产,路过的河道里全是莲,随手动一下,一个莲蓬就到了手里。莲有红、有白,花不一样结出的藕也不一样。红莲藕面一些,适合煮制,白莲藕脆一些,适合凉拌。
这些回忆,这些年不断萦绕在我心间,我甚至想过,等条件成熟,就回老家开一片临水的小客栈,每天与顾客聊聊天,然后再写文章讲讲他们的故事,但愿有一天能实现。
新闻推荐
更多相关内容请扫描二维码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马颖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省妇联围绕主责主业,深入基层倾听妇女心声,着眼妇...
宕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宕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