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中医药大学“新工科”教育抢占新业态高地
靳佩佩
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互联网+”等重大战略实施,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教育部按照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的总体要求,于2017年启动了“新工科”研究和实践项目推荐与申报工作。近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验收结果,甘肃中医药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研究完成的“医工结合”类项目通过了结题验收。
近年来,甘肃中医药大学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医学相结合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始终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优秀人才这一根本任务,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并构建了“N+2+3+X”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学科专业特色与学科优势,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通过建设新工科专业,设置跨学科课程,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推进创新创业,探索建立工程教育新理念、新标准、新模法、新技术、新文化,培养了一大批“医工结合”的信息工程优秀人才。2019年,医学信息工程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危机变机遇
“互联网+医疗”迎来窗口期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医疗技术的发展为互联网医疗提供了技术支撑。从坐堂问诊到网上寻医,人类对疾病的诊疗手段日益多元化,这背后正是交叉学科间的不断融合。
有统计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互联网+医疗”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缓解了医疗资源的紧张状态。某知名网络问诊平台的累计访问量达到11亿次,新注册用户比疫情前增长10倍,日均访问量比疫情前增长9倍。
作为甘肃省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院校,甘肃中医药大学积极贯彻“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精神,坚持以医工结合为方向,以产学合作为平台,以服务地方为目标,依托甘肃省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了甘肃省第一个基层远程医疗会诊点,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开发了“心脑血管监测预警平台”,并将“血压预警监测设备”发放到宕昌县八力镇山庄村,助力推进学校健康扶贫工作,为“互联网+中医”发展打开新思路,推动“互联网+中医”产业服务实现新升级。
单一变复合
医学是底色工科是翅膀
成立伊始,甘肃中医药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就坚持以中医、中药为特色,在实践中不断延伸“互联网+中医”“互联网+中药”模式,逐步建立了推动中医药产业化发展的信息工程学科体系。随着“新工科”建设不断推进,该校又抢抓机遇,以更大的融合力度,积极培养适合未来医学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2018年1月8日,甘肃中医药大学申报的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通过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审核。不同于其他学校的是,该学位授权点是由信息工程学院领衔申报,并最终落户信息工程学院。这是甘肃中医药大学主动践行“新工科”建设,推动交叉学科与前沿科技有效结合的一次成功尝试。
甘肃中医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以计算机科学为依托,结合医学图像数据,充分利用中医学与信息科学交融的技术方法,围绕陇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敦煌医方的挖掘与整理、中医药方剂配伍规律信息分析等中医药科学数据和医学影像大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开展研究工作。这样的研究显然不能只靠一门学科,而是多个学科交叉融合所带来的前沿研究。
甘肃中医药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为学生开设了1门医学必修课和3门医学类选修课,以提高学生的医学素养。同时,有9门课程是医学与信息工程学的交叉科目,通过“新工科”融合教育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相结合,在课程设置中更加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复合教学,进一步深耕医学专业领域,与医学生共同打通“互联网+医疗”的网络通道,使毕业生具备“互联网+医疗”工程领域开发能力。
一元变多元
以产业为引领以实践为主导
有课程的交叉设计,就有教师的多学科保障。在信息工程学院教学团队中,拥有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1人、甘肃省名中医2人、甘肃省陇原工匠1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以及各学科教师37人。多元化的教师队伍促进了“新工科”教育的深入融合,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实践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要实现其健康发展,信息化、工程化是必由之路。甘肃省中医药大学作为地方医学类高校,肩负着甘肃省中医药资源普查利用、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和“一带一路”中医药“走出去”的光荣使命和责任。目前,甘肃中医药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负责“甘肃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和“甘肃中医药大学医学影像教学云平台”的建设。其中,“甘肃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信息化重点项目。在项目研发设计中,学院师生共同参与,不仅服务了社会,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也为医学大数据研究提供了支持。此外,信息工程学院还积极与企业交流合作,进行市场调研,联合开展“中医智能诊疗设备”研究和“心脑血管监测平台”开发应用2个交叉领域课题。
单打变共赢
复合人才受欢迎就业发展有保障
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竞技中,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工程教育必须主动适应行业需求。甘肃省中医药大学工程信息学院在“新工科”建设中,以学科前沿、产业和技术最新发展推动教学内容更新,把内容陈旧、轻松易过的“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
学科融合与综合实践激发了信息工程学院的创新基因。近三年来,信息工程学院学生相继获得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第三届全国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三等奖、优胜奖,全国中医药院校“远志杯”科技发明竞赛三等奖等。
以新技术、新产业为导向培养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是衡量“新工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准。甘肃中医药大学与中国联通公司甘肃分公司联合成立了“中医药信息创新应用产业研究院”,在中国电信甘肃万维公司建立了“创新实践基地”,与福建省中医医院信息系统支持中心建立了“医疗软件开发实践基地”。基地技术人员全程参与教学工作,实现了“教学—实践—创新—就业”协同育人。甘肃中医药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以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多元的文化素养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2019年就业率达96%。
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的钥匙,信息技术是打开中医药学宝库的钥匙。中医药学是经过几千年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而产生的,继续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尤其是与信息技术学科的交叉融合,是中医药学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以中医药学与信息技术学科交叉融合为主,并与其他学科进行多学科交叉融合孕育产生的中医药新工科专业,必将推动中医药新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新闻推荐
青少年摄影大赛云端颁奖 青岛市南陇南宕昌“空中”连线颁出四类奖项
本报7月29日讯28日下午,青岛市南、甘肃陇南宕昌两地以视频连线方式共同举办了“视美宕昌视美市南”青少年摄影大赛颁奖仪...
宕昌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