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家村:一村带五村 携手奔小康

陇南日报 2019-12-17 00:53 大字

(上接第一版)

“年前,崔市长到我们村调研脱贫攻坚,看到村上连功能齐全的党员活动室都没有,村民家里人畜混住,立马给我们村协调党员活动室建设项目,还给村上确定了村容村貌提升项目。”大村村支书仇雄伟指着不远处主体已经完工的党员活动室笑着说,远远看去,青瓦、红边、土黄色墙壁的房屋,与周边的山水融为一体,一座新农村跃然眼前。

而这样的场景,在杜家村也同样上演。记者走进杜代条家时,她正在院子晒太阳,今年51岁的她,干净利索、精神抖擞。如今享受易地搬迁政策再加上自家花费1万多元,她建成了全村最漂亮的新房子。住进新房,儿子毕业后又在北京一家国企找到了工作,在家照顾老人的她,笑容每天都挂在脸上。

人畜混住是秦峪沟里普遍存在的情况。自帮扶以来,市政府办把易地搬迁放在全流域,甚至是全宕昌县进行规划,付家村实施易地搬迁28户、杜家村71户、张坪村58户……首要解决了群众安全住房问题。

路畅,房新,村美……整个秦峪沟焕然一新。

产业带动,入股分红共致富

在蔬菜产业农民专业合作联社的香菇种植大棚里,早上的香菇已经采摘完毕,杜家村的两名妇女正在进行分拣,烘干机上烘烤的香菇,散发出阵阵香味。

在合作联社的墙外,贴着一张明细表,详细地说明了付家村、大村村、张坪村、杜家村四个村的贫困户入股及分红的情况。

“这个合作联社,是由付家村成立,吸纳了其他几个村群众的产业奖补资金,带动秦峪沟流域产业发展。”付家村帮扶队长、第一书记蒙亚龙说,合作社成立时的立足点就是整个秦峪沟流域。

付家村地少,蔬菜合作联社分别流转了杜家村和大村村的土地,在杜家村建成了31座香菇培育大棚,在大村村建成了9座香菇大棚。付家村、杜家村、张坪村、大村村投入21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到蔬菜联社,直接带动了4村120户508人。

“去年年底的分红,杜家村总共分了20多万元,拿的最多的是仇小儿子家,夫妻两人在合作联社分红加务工费,总共领到了5万多元。”杜家村村支书仇谢海笑着说,蔬菜合作联社从建设到管理,多数在杜家村,不仅有分红,还带动务工,促进群众增收,杜家村从去年底到今年9月份依靠蔬菜合作联社务工收入就达到23万多元。

产业联合,抱团发展的“魔力”不仅如此。大村村民仇冯代,原来在外面打工,现在他负责照顾大村村的9座香菇大棚,不仅学会了技术,也给他带来了另一种生活方式———不用再背井离乡地去挣辛苦钱。

“原来这个沟里基本没有产业,本来地就少,地边种些花椒和核桃树,也是靠天吃饭,更谈不上管护和精细化、标准化种植。”在官亭镇工作9年的赵志军看到现在的变化感慨颇多。

张坪村自2017年起,每年在荒山荒坡种植1万株优质花椒苗,现在已是花椒满山坡。今年花椒产量1万斤,收入60万元,套种的130亩辣椒产量达4万斤,收入8万多元。

如今的秦峪沟,花椒、核桃、乌龙头等种植业多点开花,品种改良换优;养蜂、养猪产业效益节节高升;大鲵养殖合作社、农特产品加工厂、手套加工车间、劳务合作社等齐头并进……

精神带动,铆足干劲奔小康

从大村村、付家村再到杜家村、张坪村、仇家山村一路走来,说起这几年的变化,记者听得最多的就是群众思想上的改变。

“过去,外出务工的人走了就不想回来,留在家里出不去的人,思想闭塞,没条件、没收入,就想着自家的那一亩三分地,人都‘小气’得很!”付家村村支书仇平义说,“现在人大方多了,心里没有了负担,走起路来腰杆都挺直了,变精神了!”

如今有好多人来付家村转转、看看,“参观者来自河西地区和定西、甘南等多个市州,人多的时候一天要来三四拨。”仇平义说,来参观的人最多的还是周边几个村的,都说回去了要把他们村也建得这么漂亮。

“脱贫攻坚主要还是要解决群众思想观念的问题!”驻村多年,张坪村帮扶队长、第一书记冯驰感触颇深。“看到付家村的变化,群众的自我发展与竞争意识被激发出来!大家想同一条沟,人家的条件可能还不如我,为什么别人可以,我们村就不行。这也就是示范的作用所在。”

从人畜混住到乡村别墅,从靠天吃饭到多渠道致富,从等、靠、要到求知、求富、求变。秦峪沟的群众,由点到线,由线到片,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有了奔头,有了盼头,更有了动力,实实在在地行动起来了。

张坪村计划明年发展乌龙头300亩,辣椒100亩,花椒换优1万株,对村里养猪的农户,每头按照100元进行补助奖励。张小萍家有5口人,家里的地给合作社流转了1.4亩种植辣椒,能收入960元,今年种植的辣椒产了1000斤,养了3头猪,已经出栏了一头,卖了5200元,听到今年还有猪仔补助,她要求给自己登记四头。

杜家村一社正在进行村容村貌改造提升,也正在准备筹建杜家村的劳务合作社。村民杜永明家的双胞胎女儿已经三岁,再有一个月她们就能搬进新家,可以挑选一间自己喜欢的卧室,杜永明也打算加入劳务合作社,大干一场……

心中有景,处处繁花!虽是冬日,但走进秦峪沟,生机勃勃的气息扑面而来。

新闻推荐

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 记兰州市首批“首席专家”银涛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颜晨文/图今年48岁的银涛,现为兰州市第二十七中学正高级教师。从教二十多年来,他扎根高中数学教育教...

宕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宕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